第7部分(第4/4 頁)
除了探討訊號的耽擱辨認及有關代價的問題,這種分析方法還為如何最大限度地恰當思考損害性反饋環的潛在性做好準備。這樣的反饋環,可能會導致“多重均衡”,並帶來有關設計和實施最優解決方法的有趣
問題。
有關噪音的這些問題目前在金融界之外也引起了注意。人們越來越多地談論減少噪音的重要性,唯恐噪音對品質生活的指標產生不利影響。譬如,度假者常常毀了自己的假期,就是因為透過“實時”電子郵件和語音郵件與辦公室保持不間斷聯絡…我必須承認自己有這種可怕的壞習慣。你毫無疑問在沙灘上偶然碰到過黑莓…現在會碰到蘋果iPhone!對於這種趨勢,我們可以從英國桑德蘭大學批判理論教授斯圖沃特·西姆(Stuart Sim)最近出版的一本書中找到有趣的分析。2 西姆在《保持安靜宣言:直面政治和文化噪音》一書中主張,人們應更加重視開發和維護安靜區域,以免日益增強的噪音撕扯社會結構。 。 想看書來
碰撞 第三部分(2)
一個簡單的思考框架
我首先說一個基本的觀察結論:噪音是複雜世界不可避免的結果。畢竟,經濟、政治和社會關係從來不存在沒有摩擦的時候。這些關係也不會以線性方式演進。因此,總會出現大量未曾料到的需要內化的新發展。而且,我們的個人生活也是如此。想想第一次做父母的人面臨的挑戰吧。他們不得不應對自己不熟悉的嬰兒表情和聲音。多數人應對這些問題時,都沒有知識或經驗讓他們有足夠信心去評估什麼樣的聲音是真正的噪音,什麼樣的聲音是發出訊號,表明出現了需要父母採取行動的更為根本的問題。
我們周圍充滿了噪音,而且由於噪音如此普遍,我們常常受到誘惑而走向極端,要麼完全不予理會,要麼心心念念想著噪音的每一個組成部分。事實證明,在有些情況下,走向這兩個極端的任何一個極端都非常危險。如果我們對噪音置若罔聞,我們可能錯失一個重要變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