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2/4 頁)
白馬收集了刀和槍以後發現他們目前拿著騎兵丟下的槍不是晚上繳獲的三八步槍,而是一種稍微短一點的步槍,這是什麼槍呢,看起來像三八槍但是刺刀是摺疊在槍管下的,三八槍刺刀只是朝前,拆下來可以裝進刀鞘裡,而手裡的這支槍是帶摺疊刺刀的,他問橫把,“當家的,這槍是啥槍,怎麼槍身這麼短而且還可以把刺刀摺疊回去?”
“這個是四四式馬槍,一九一一年以後在日本大量生產,騎兵都用這東西,好攜帶好使用,你們把笨重的三八大蓋全裝馬上,還有皮帶以及子彈盒,用的著的全帶走。”張學義也拿了幾支槍打好捆放在笨馬上,然後牽上繳獲的東洋高頭大馬就準備繼續走。
因為鬼子最近是離營作戰,身上還帶著不少野戰軍用食品,東北那麼大東北軍那麼多所以他們提前感覺到大仗不斷而且至少要持續很久,所以除了乾糧帶在身上行李包也揹著,鬼子兵身後總背個長方形的小包,裡邊就是打好包的鋪蓋,出來打野戰衣食住行都在身上帶著。
收集完戰利品以後張學義想下一步往那走呢,鬼子的部隊出了鐵嶺往被走,肯定是去攻打昌圖。昌圖距離鐵嶺大概一百公里左右,日本軍隊應該選擇沿鐵路線進攻,是沿鐵路線徒步向北進攻,十九日一天他們可以走完一百公里?聽說日本步兵素質高急行軍能力強,另外他們有卡車部分人馬可以坐卡車走,大炮也可以用車拉著走,機械化能力比中國步兵強的多,估計二十日他們就可以攻打那裡,第七旅連一晚上都沒支撐住他們二十旅可以支撐住?自己可以率領自己的人支援他們,可他怕白跑路把自己也葬送了,估計二十旅不能支撐一天,所以他北上投奔昌圖想法逐漸淡了。張學義拿著從鬼子騎兵身上繳獲的地圖,仔細猜想著明天發生的事情,如果自己是日本軍官怎麼辦,那不用說肯定是沿鐵路進攻,肯定立求速戰因為日本兵少,所以昌圖一帶即將有大仗可打,但結果肯定跟瀋陽一樣,還是不去的好,但不投靠東北軍自己去那呆呢。他掏出老帥送的金殼金鍊大懷錶看看時間,從昨天(九一八當晚)半夜跑出來到現在都過了十七個鐘頭,大家也該休息了,隨意他準備駐紮下來休息一晚明天行動。
現在東北的局勢一點也不明朗,還是暫時鑽進深山休息一晚,想到這裡張學義命令:“諸位,我們出來打了一天,大家都累了,再說馬也該休息一下,我們找一僻靜山林宿營一晚明天再做打算,我們進山去。”
深山老林是暫時躲避的好地方,藏好了以後自己可以架好電臺,用自己以前學的電臺知識以及從老婆的課本上看來的東西收集日本和中國的電臺訊號,然後可以知道外邊發生的事情,這是個暫時的辦法,如果不知道敵人的情況隨意亂走很容易被敵人消滅的,即使不收電報聽廣播也可以,想好以後張學義飛身上馬,一手抓著所騎戰馬的韁繩另一隻手拿著拉武器的笨馬的韁繩。
張學義催馬就走其他人把戰利品裝到備用馬上繼續向北行軍,現在他們很像當年漢朝的精銳騎兵,每個騎兵兩個馬,可以換的騎,一匹累了騎另一匹,不過比起遠征中亞的蒙古騎兵一人三馬來他們的馬是少了點,可遭遇到鬼子他們也不怕身上帶足了子彈,還繳獲很多武器,他們每人至少有六百多發子彈,戰刀一人一把都富餘很多,槍更是多的用不完。
一支殺出瀋陽的非軍隊抗戰武裝就悄然鑽入山林中。
隊伍才走進深山選一片好地方大家停下來宿營,大家在樹上拴好馬,紅玉、蓮兒兩位女俠把從日本鬼子身上扒下來的軍裝收集起來,拿出針和線把軍服拆開縫製一些宿營用的東西,以前他們當土匪也經常把搞到的布做成小帳篷,至少搭建帳篷可以擋風擋雨,睡在帳篷裡的鹿套中很舒服,鹿套就是鹿皮之類的動物皮縫成的睡袋,有睡袋有帳篷才能休息的好麼。
古代軍隊主要用帳篷,不過他們自己做的帳篷很一般,就是拿兩支三八步槍把刺刀柄用繩子捆一下,兩支槍成人字形搭起來,總共搭四支,然後拿一支槍最橫粱架在兩支架成大概是X形的步槍上,然後拿縫好的布往充當橫粱的步槍上一掛,下邊拿槍壓住布的下邊,一個人字形的小帳篷就弄好,不過個子太大睡進去腳和頭都在外邊,不過可以在搭建一個往起一拼,正好可以睡一兩個人,不過晚上要輪流值班不用一人一個帳篷。大鬍子挺別出心裁的用縫好的布和八支步槍搭建起個帳篷,他弄好了以後從這邊鑽進去從那邊出來,玩的太挺開心,或許這是他們最後一點快樂,以後就要轉戰南北沒心思玩這些。
白馬看了看,“你他孃的真能折騰,你拿槍代替木棍兒,你還真有創意,給給你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