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部分(第2/4 頁)
對方都認了。沒想到這一回超出了人家的心理底線,別人不買賬了。又因為聽說裡面涉及政府,聽說此國政府最愛打腫臉充胖子、死要面子活受罪,對本國公民比對外國人更狠,便起心告一狀。
收拾收拾狀子,找了個代理人,告到內務府來,道是允禟做生意不厚道。不幸內務府的兩個主事王爺,一個是老九一母同胞的親哥哥,另一個已經被他拉上了賊船。因商旅之爭不是什麼大事,老五操持著弘昱、弘曈的婚事,狀子到了老十二的案頭,被他輕輕撂下。
荷蘭人本來還想先禮後兵的,沒想到居然沒人理會!—荷蘭此時尚是歐洲強國,大力拓展海外貿易,佔領殖民地,它見樹還要踢三腳,你不惹他他還要揩你的油,更何況九爺居然欺負到他頭上來了?
當年荷蘭人在臺灣吃過大虧,卻是幾十年前的事情了。在這個年代,都隔了兩三代人了,還有多少人記得在這東方還有這樣一個不可輕視的龐然大物?再者,荷蘭人丟了臺灣,當時吵了一吵,卻未掀起大風浪來,因為他們又有了更值得經營的殖民地——呂宋——所以對中國情況十分了解的人真是少之又少。
好哇,你不仁咱也不義。他們還剋制了一點,但也秉承了一貫的傳統:當XX之前先立牌坊。先使商人到當地衙門告狀,當然是沒有結果的,然後就是水手鼓譟。這惹事的要是一般人,衙門就壓著人賠完了事了,偏偏背後有一個九貝子。
兩下僵持,允禟派來的人比他還驕橫著,鼻孔朝天:“蠻夷無禮!這群不服王化的東西,居然訛起人來!把他們打出門去!”一直是他們提價對方就接受的,自然不把對方看到眼裡。
好了,是你們先動手的!
兩邊兒就打起來了。
荷蘭人也是大意了,沒想到這地方個人武力值不高,但是勝在人多,把他們的人給扣了下來。出了這檔子事兒,廣東巡撫是不敢隱瞞了,連夜審了人犯,問明情由,寫了摺子,就派人給遞上了京城。
如果不是動了武,光是商人之間的爭價,政府是根本不會去管的。胤礽惱的是允禟“生事”,至於外交方面,西洋諸國當時在朝廷眼裡還沒那麼重要。
廣東巡撫如何不如九爺之霸道?但是又不能明確告狀,也怕得罪了允禟。胤礽也知道他這個九弟不太著調兒,卻想著要優容兄弟。更是氣憤荷蘭人居然在他的地盤上動武,真是不把他這個皇帝放到眼裡!
由於弟弟就在眼前,先罵他們!
“你們乾的好事!老九,你知不知道什麼叫竭澤而漁?!嗯?!是你提價提得人家受不了了,這才想告狀。還有你,老十二,人家告狀你還不接!你是怎麼當的差?糊塗!”胤礽寧願破壞一點銀子,也絕不想在他的治下發生外國人挑釁事件的。
允禟的生意胤礽是不管的,卻罰了他一年俸祿,允祹由於辦事不力,被撤了差使在家反醒,允祺也是罰俸一年卻依舊當差。允祹空出來的位子,胤礽就讓允禑去接替。
那些被扣押的水手(估計兼有海盜性質),連同商船,統統趕出中國,永遠不許再踏進中國一步。又令絕了與荷蘭一國之貿易往來,其餘西洋諸國照舊。不管你有沒有道理,跑到別人家裡打砸搶就是不對!
處理完成,胤礽順了順氣,拍拍手:“眼下邊境不寧,策妄阿喇布坦蠢蠢欲動。旱澇之事又頻繁,兼併日烈,吏治不清,國庫空耗。這些事情都忙不過來,你們都上一點心!”又諄諄告誡諸弟,凡事以國家為重,云云。
允禟是真不知道他家奴才在廣州惹下這樣的大事來,家奴只說洋人放刁而已。乍一接到這個訊息,他有些反應不過來,心裡已經把幾個不會辦事的傢伙罵了個狗血淋頭,琢磨著怎麼把他們收拾了好出一口惡氣了。
他走著神,也就留意清胤礽的訓斥,倒省了跟他二哥嘔氣。胤礽看他低頭看地,以為他在反省(其實是在發狠),也嘆了一口氣:“弘昱的宅子也建好了,過兩天就是他大喜的日子,你們都去喝一杯喜酒吧。”
——————————————————————————————————————————
弘昱被授了爵位,但是他的事情實在是沒幾個人放在心上的,婚事也是一拖再拖。先是宅子沒建好,後是因要奉養惠太妃,皇帝命再給他的宅子加點裝飾。然後就是皇帝的兒子女兒要結婚,件件都比他重要。
終於捱到了眼下,因胤礽記起弘曈比弘昱要小,須得讓這個堂兄先結婚搬走了,再讓堂弟結婚。雖說家族太大,保不齊別處有堂弟先娶的,但是弘昱一直是住在宮裡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