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2/4 頁)
馬倫跪坐在一旁,雙眼紅腫,神情呆滯,依戀的看著袁隗。
“我……”袁隗忽然睜開了眼睛,嘴唇動了動,彷彿要說什麼。
馬倫渾身一顫,連忙俯身過去,將耳朵湊在袁隗的嘴邊。
“許……子……將……”
馬倫眼神疑惑,袁隗臨死之前就記得許劭嗎?
“我……明白了……”袁隗用盡渾身力氣,轉過眼珠,看著馬倫,一滴濁淚從眼角滑落:“許子將……”他睜圓了眼睛,嘶聲道:“誤……我!”
馬倫莫名其妙,不知道袁隗究竟在想說什麼。袁隗看著馬倫臉上的茫然,後悔莫及。經過幾天的絕食,他的身體漸漸的衰弱下去,可是他的思路卻突然活躍起來。他仔細的回憶著自己的一生,思維最後定格在他和劉辯的最後一次交鋒上。
他忽然發現了一個問題:許劭……沒說實話,至少沒有全說。以他的眼力,他不可能看不出劉辯的變化,可是他卻根本沒有對他提起。正是因為這個疏忽,他才兩次被劉辯羞辱。
許劭肯定發現了什麼,他急著離開洛陽隱居,不是故作神秘這麼簡單。
他想告訴馬倫這個發現,可是他現在卻說不出來,“許子將誤我”這幾個字,已經耗盡了他最後的氣力。他看著馬倫迷茫的雙眼,心頭湧過一陣悲嘆。
他吐出最後一口氣,身體慢慢的變軟。
馬倫痛哭失聲,淚如泉湧。過了片刻,她強忍淚水,拖著腳步,走到前院,面對庭中無數雙眼睛,泣聲道:“袁公……去了。”
短暫的沉默後,眾人放聲痛哭。
泣聲如雲,淚水如雨。
……
袁隗去世的訊息傳出,洛陽風雨飄搖,愁雲慘淡。無數人趕赴袁府祭弔,緊接著,若干太學生堵在宮門外,泣血上書,懇請天子哀憐袁太傅的一片忠心,下詔嘉勉,更化革新。這裡面當然少不了請求何太后下詔廢立的聲音,哭喊聲匯成一片,迴盪在整個洛陽城,衝擊著南北宮。
劉辯咬牙堅持,既不肯聽從呂布的請求,派兵驅逐,也不肯聽從那些人的請求,嘉勉袁隗。派兵驅逐手無寸鐵的太學生,他就坐實了昏君的罪名。下詔嘉勉袁隗,他就必須接受袁隗的要挾,這都是不可能的。
擁護袁氏的聲勢太大,以至於董卓、盧植都有些不安。董卓去袁府弔喪,根本沒走到門口,就頂著一腦袋的菜幫子和臭雞蛋,被人打回來了。盧植的待遇好一點,可是進了門,看到袁隗夫人馬倫那張面無表情的臉,他同樣大受打擊,好幾天沒緩過神來。
……
洛陽城因為袁隗的死而滿城風雨的時候,袁紹終於在山東舉起了反旗。
十二月初,袁紹傳檄天下,自號車騎將軍,宣佈奉先帝遺詔,要求何太后退位,罷黜不合格的天子劉辯,另立陳留王劉協為帝,同時為太傅袁隗發喪。
檄文所到之處,冀、青、徐、兗、豫、揚、荊七州響應,朝廷任命的刺史、太守,不是接受了袁紹的號令,主動投靠袁氏,就是被殺或者驅逐,由擁護袁紹的人接任,起兵響應袁紹。旬月之間,聚眾二十餘萬,推袁紹為盟主。
袁紹於壽張祭兵主蚩尤,宣佈起兵,隨後與河內太守王匡合兵,進駐河內,眾八萬餘。
兗州刺史劉岱、陳留太守張邈、廣陵太守張超等人駐酸棗,眾五萬餘。
豫州刺史孔?僕萬4a?諶?蠐唷?p>; 袁術自號衛將軍,屯魯陽,眾四萬餘。
片刻之間,山東非大漢所有,大有一舉亡漢之意。訊息傳到洛陽,洛陽人心惶惶,一日數驚。
恐懼中,何太后惶惶離世。
劉辯早有準備,一邊辦理太后的喪事,一邊下令將早就控制起來的袁氏兄弟、曹操等涉案人員在京的家人全部抓捕,投入大獄。下詔全國,宣佈袁氏兄弟為叛逆,朝廷將絕不姑息。
與此同時,劉辯迅速做出了部署:令太尉董卓領兵兩萬,進駐小平津、孟津一帶,車騎將軍盧植統兵萬餘,進駐滎陽,河南尹朱?y統兵萬餘,進駐廣成、伊闕。同時下令幷州、涼州、益州各守關隘,駐紮在扶風的左將軍皇甫嵩率軍馳援洛陽。
在劉辯看來,這場戰事是意料之中的事,早有心理準備,可是對於很多人來說,這無疑是一件突如其來的災難,影響甚至超過前幾年的黃巾大亂。上次起兵的只是一些普通百姓,這次起兵的卻是四世三公的袁家,而響應他們的是各地世家豪強,其中很多人是名士豪俠,都是代表了大漢正能量的人物,他們聯合起兵,聲討天子,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