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3/4 頁)
一副總理。
卡西亞諾夫政府明顯不同於普京政府。如果說普京是個政治型總理的話,卡西亞諾夫則是個技術型總理。前者上任伊始就被葉利欽定為“接班人”,他的主要任務是結束國家的混亂局面,開拓俄羅斯新時代。葉利欽執政時期,由於重病纏身,總理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十分突出。而卡西亞諾夫同其前任不同,他的主要任務是要將普京的治國藍圖逐步變為現實。這就意味著,今後俄羅斯國家建設的大政方針將由總統及總統辦公廳來制定,政府只需抓好落實。
同時,43歲的卡西亞諾夫,39歲的庫德林也十分符合普京將領導層主力年輕化的要求。俄羅斯《論據與事實》週刊把這些人稱為“血氣方剛的內行人”。再加上這一代人不在憂鬱的30年代或艱難的40年代出生,他們的青年時代在蘇聯探索宇宙、繁榮電影、在世界體壇取得輝煌成績、電視機逐步普及和大學生自編自演的娛樂晚會中度過,他們是在“為我們的蘇維埃祖國而自豪”的氣氛中成長的,因此他們目標明確,雄心勃勃,幹勁十足,沒有多少教條和框框,也較少形式主義和陳規陋習,捍衛國家利益和講究實效是其主要特點。與此同時,由於年輕氣盛,他們也可能做出一些冒險的事情。隨著政府的穩定,普京的改革步伐也日益加快。
2000年11月30日,格列夫在俄德經濟論壇上表示,2001年初政府部門將進行大規模行政改革。2001年3月2日,前總理、現俄聯邦統計署署長斯捷帕申透過有關媒體透露,普京正在制定行政改革計劃。普京在2001年的國情諮文中也表示,“官員們不熟悉管理體制,因此,必須實行與時代要求和目標相符合的行政改革。國家機關應該成為國家政策小巧的執行工具。”
2001年3月28日普京開始了他執政以來第一次國家權力機構的大規模人事調整。對一些最重要的強力部門進行了大改組,更換了聯邦安全會議秘書、國防部長、內務部長、稅警局等四個強力部門和原子能源部等部門的重要官員。
在這一系列人事變動中,最關鍵和最引人注目的是俄聯邦安全會議秘書謝·伊萬諾夫改任國防部長,內務部長魯沙伊洛改任聯邦安全會議秘書,“團結黨”議會黨團領導人格雷茲洛夫出任內務部長,而63歲的國防部長謝爾蓋耶夫作為總統顧問,將從事戰略穩定問題的協調和研究工作。
政府改革(二)
從歷史上看,同時對四個強力部門負責人進行調整,只有在發生未遂政變時,才可能發生。而普京之所以做出這一決定,主要目的在於推進軍事改革,並儘早實現車臣局勢正常化。
俄羅斯軍事改革醞釀已久,雖然在普京總統的主持下制定了改革藍圖,但由於有意見分歧,仍不能很好地貫徹執行。分歧的代表人物不是別人,而是國防部長謝爾蓋耶夫和總參謀長克瓦什寧。前者堅持說,俄戰略核力量非但不能削弱,還應大大加強;後者的意見恰恰相反,認為要加強常規武裝力量。無疑,謝爾蓋耶夫和克瓦什寧的爭論使國防部和總參謀部的關係蒙上了一層陰影。在這種情況下,很難指望二人能夠通力合作,推動軍事改革計劃的順利實施。謝·伊萬諾夫近年來擔任聯邦安全會議秘書並領導了軍事改革工作小組,他雖然是文職人員,但對軍隊情況瞭如指掌。由他出任國防部長是考慮到他和軍隊沒有直接瓜葛,便於解決國防部面臨的許多問題和較容易理順國防部同總參謀部的關係。
在這次人事變動中不僅謝·伊萬諾夫成為俄歷史上第一位擔任國防部長的文職人員,女性文職人員庫傑林娜被任命為負責軍費問題的國防部副部長也是前所未有的。因此,上述舉措被視為俄軍事領域的一項重大改革。謝·伊萬諾夫入主國防部將提高國防部在國家權力機構中的地位和作用。
內務部長魯沙伊洛填補聯邦安全會議秘書職務的空缺也勢所必然。普京總統稱讚他在內務部建立了“一個出色的能戰鬥的集體”,並相信他在新的崗位上會更好地完成任務。普京指出,任命魯沙伊洛擔任此職與車臣局勢密切相關。顯然,在普京看來,魯沙伊洛是協調強力部門之間合作、儘快使車臣局勢正常化的合適人選。
格雷茲洛夫出任內務部長卻有些出乎人們的意料。他是“親總統”的政黨“團結黨”議會黨團領導人,這是格雷茲洛夫被委以重任的政治基礎。政界人士普遍認為,普京選擇格雷茲洛夫擔當此任具有明顯的“政治色彩”。同樣,格雷茲洛夫也因此成為擔任內務部長的第一位文職人員。
普京總統做出的人事變動決定得到了國內各主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