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3/4 頁)
和軍事技術方面的合作。普京抓住國際恐怖主義、宗教極端勢力和民族分裂勢力在烏茲別克等中亞國家進行武裝侵擾,對中亞各國的安全構成威脅的時機,向這些國家提供軍事援助,使這些國家迅速向俄羅斯靠攏。1999年退出了《獨聯體集體安全條約》的烏茲別克改變了態度,參加了俄、哈、吉、塔等國的聯合軍事演習,兩國關係也逐步得到改善。
“紮緊籬笆護後院”(二)
普京鞏固獨聯體的一系列外交攻勢使獨聯體內部力量格局正在發生重要變化。“古阿姆集團”影響明顯減弱,而俄羅斯的主導地位和影響則明顯增強,美國的擴張勢頭受到抑制。這些措施的實施既鞏固了俄羅斯對獨聯體的領導和向心力,也增強了獨聯體內部的凝聚力。
在這一時期,普京對獨聯體國家的經濟外交的重點之一是積極推動獨聯體經濟一體化程序。2000年10月,為有效推動五國關稅聯盟和統一經濟空間的程序,在普京的倡議下,白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俄羅斯和塔吉克五個關稅聯盟成員國總統簽署了建立歐亞經濟共同體條約,使獨聯體成員國之間的關係進入了一個新階段。12月,獨聯體國家元首理事會決定,在獨聯體經濟一體化機制啟動之前,俄羅斯與獨聯體國家簽署間接徵稅和公佈免稅商品的協議,之後獨聯體成員國共同簽署建立自由貿易區的框架協議,這對獨聯體經濟一體化具有重要意義。
9·11事件後,美國對中亞地區展開頻繁的外交活動,以取得中亞國家對美國打擊塔利班的軍事行動的支援。同時,俄羅斯、中亞等國對美國行動的支援程度,也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決定了美國對阿富汗實施軍事打擊的規模和力度,從而影響到中亞地區在未來美國戰略中的地位。而俄羅斯欲借反恐契機改善同美國關係,因而,俄羅斯在這一問題上對美國的合作態度,成為美國駐紮中亞地區的有利因素。
雖然一開始俄羅斯軍方強烈反對美國軍隊進駐前蘇聯國家,明確表示反對利用獨聯體中中亞成員國的領土對塔利班進行可能的軍事行動。但俄羅斯的政策隨後發生了重大的變化。2001年9月24日,普京總統在對全國發表的電視講話中表示,俄羅斯將開放空中走廓,供美國在反擊恐怖主義行動中運送人道救援物資。一旦美國對阿富汗展開攻擊,俄羅斯可能參加“搜尋和救援行動”。普京還明確表示,中亞各國也不排除允許美國對阿富汗採取軍事行動時使用它們的空軍基地的可能。“我們已同中亞盟國協調這一立場。它們表示贊同並且不排除提供空軍基地。”這份宣告的意義非同尋常,它反映出俄羅斯在美國軍事打擊阿富汗問題上的立場出現重大變化,同時也為中亞其它國家支援美國的軍事進入鋪平了道路。隨後,烏茲別克、哈薩克、塔吉克和吉爾吉斯斯坦以及土庫曼等國相繼表示向美軍開放空中和地面走廊,以支援和配合美軍在阿富汗的軍事反恐行動。
美軍在阿富汗的軍事行動很快結束,但是美軍並未隨後從中亞和獨聯體國家撤出,美國在這一地區積極謀求“長期軍事存在”以及對這些國家所施加的影響,使俄在處理獨聯體事務時增加了難度,但俄在獨聯體內部仍起著主導作用。2002年俄羅斯同獨聯體國家雙邊和多邊會晤頻繁,拉近了雙方的關係。
喬治亞與俄羅斯由於潘基西峽谷問題一度關係劍拔弩張,普京透過與喬治亞總統謝瓦爾德納澤會晤使兩國關係柳暗花明。潘基西峽谷是喬治亞與車臣接壤的山區,1999年第二次車臣戰爭後,大批車臣非法武裝分子逃匿至此,並不時對俄發動襲擊,這是導致車臣問題久拖不決的重要原因之一。俄方多次要求與格方聯合清剿潘基西峽谷的車臣非法武裝,但格對俄存有戒備之心,因此一直對俄採取不合作態度。近一兩年,格方一再譴責俄軍轟炸潘基西峽谷,侵犯其領土主權,兩國之間的隔閡進一步加深。但由於近期俄軍在車臣不斷遭受重大損失,俄羅斯對潘基西峽谷問題態度日益強硬,普京威脅“不惜以軍事手段”解決潘基西峽谷問題。面對俄羅斯的強大壓力,喬治亞不得不適時做出妥協。2002年10月6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與喬治亞總統謝瓦爾德納澤達成一項協議,格方將向俄引渡被其拘捕的13名車臣非法武裝分子,而俄方則保證不對格境內的潘基西峽谷進行轟炸。俄羅斯採取這些舉動的根本出發點是維護俄在中亞和外高加索地區的政治、經濟、安全利益,鞏固俄在這一地區的傳統勢力範圍,加強俄對這一地區的控制力度,從而牽制美國勢力在這一地區進一步膨脹。
在安全問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