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3/4 頁)
”
“時代華納的傢伙們從來沒有被迫削減開支,他們從來也沒在施展才能方面受到推動,”另一位美國線上的管理者補充說,“他們總有藉口,你知道,比如他們的生意不能事先預料,這部電影不好,或者這個明星不紅,總之,每個地方都有一籮筐的理由。這就是為什麼他們的股票不被看好:因為他們什麼也沒給華爾街。”
這就是美國線上的秘密武器,美國線上的傢伙們給了華爾街好處,他們就像戲院裡的雜技演員,給股票分析家們表演雜技、穿鐵圈、吞匕首、變火炬、走高蹺,而史蒂夫·凱斯則是在水上走。當然,美國線上的人們經常做不可能的事情。凱斯就是這樣開辦公司的,他克服了一個又一個驚人、令人難以置信的、大的、令人震驚的、可怕的、讓人膽戰心驚而又不可思議的困難。要記得,美國線上是20世紀90年代缺乏遠見的產物,那時的重點不是一個公司的資產負債表,而是閃光而短暫的表演。在最大的股市上,最重要的問題就是趕緊掙錢買進賣出,然後再繼續。一些精明的公司很快就出現。這個遊戲的目標就是要搞紅他們的股票,而談到迅速走紅的方法,美國線上則是個中翹楚。
讓股票火起來的一個有效方法就是打敗華爾街的統一估價值,股票分析師們注重季度盈利—公司列出的3個月的財務情況報表。研究分析師們在一個公司的管理者幫助下(他們經常要請教這些人)試著預測公司的季度結果,他們得出的數字的平均值即統一估價值。而這個統一估價值則又成為判斷一個公司業績的標準,如果一個公司的季度收入低於統一估價值,那麼公司的股票就要下跌了,但如果一個公司能夠超過統一估價值,哪怕只是一個便士,公司的股票也會上漲。
這種騙局被稱為“收入管理”,大家都知道這是如何操作的。僅1999年,就有278家標準普爾指數上的公司僅用一便士便打敗了他們公司的統一估價值。這是一個測試技術的問題:如果你負責收入管理,而你的公司的收入數字不那麼令人樂觀。大家心知肚明你要怎麼打敗統一估價值。正確答案是你要使用下列伎倆:第一,鼓勵分析師們制定具有挑戰性而且可以打動華爾街的目標,但這個目標要低到可以輕易被打敗;第二,使用財務花招抬高一個季度的收入或將現在的支出延遲到晚些時候再公佈;第三,每個季度末瘋狂地趕數字,即使這樣做著,你還必須透過清倉或低價做廣告來削弱長期的、大範圍的銷售。(這是紐約歷史上最悠久的爛把戲。)
併購進行時(6)
時代華納一點激情也沒有,所以才表現得很糟糕。公司當然關心在股票市場的業績,但是由於員工的工資是給現金而不是股權,所以沒有極大地激發他們去打敗統一估價值,玩數字遊戲。時代華納的人們所關心的是諸如工作安全、退休計劃和資產負債表之類過時的概念。
與時代華納相反,美國線上熟練地將收入管理玩於股掌之間。美國線上每個員工都精確地知道公司股票交易是多少。每當公司的股票創下新高時,秘書們就會進行慶祝,這是一種以股權和短期目標為主的公司文化,美國線上的人們都是投機商。生活在這個投機的時代,他們為這個時代而生,他們的生計,他們不遠的將來以及他們的自我都靠向華爾街提供的業績。一旦公司沒有業績,業績下滑,即使只有一分鐘,股票也會下跌,而美國線上的人們則會隨之下滑。要想富起來並保持富有,他們所要做的一切就是確保股票以高於他們得到股權的價格進行交易。
在美國線上還是一個沒有前途的小公司時,打敗華爾街的預測輕而易舉,即統一估價值。但隨著公司的發展,投資者們認為美國線上的指數增長理所當然,所以向華爾街做出業績就越來越難。正在此時鮑勃·皮特曼出現了,他會制定驚人的數字,即所謂的彈性目標,然後鞭策手下去做他們可以完成目標的事情,達到不可能實現的目標就是皮特曼的工作。他進入美國線上之後,每個季度的困難都被他輕而易舉地解決了。鮑勃·皮特曼告訴大衛·考爾本、梅爾·伯婁和其他人:“出去把我告訴你們的東西帶回來。”美國線上的一位高階管理者解釋,“這樣做就像《綠野仙蹤》(美國一本十分流行的兒童讀物)裡會飛的猴子飛出那個可怕的城堡一樣,你知道,他們每個季度都派會飛的猴子出去,帶回多萊茜(《奧茲大王歷險記》中的主人公之一)。如果不這樣做,就不會有美國線上和2 000億的市場增值。”
員工的壓力十分大,但這才是美國線上。每個季度最後幾天總是極度混亂:通宵工作,往來傳真檔案,抓狂地在最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