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2/4 頁)
他回憶說:“他就像每個人的父親一樣,他不想做其他任何事,生意,根本無關緊要。”
李文向時代公司、CNN和NY1(一個地方新聞頻道)下達了堅決指示:不惜一切代價報道反恐戰爭。他認為美國線上…時代華納有基本的道德義務去爭取和拓展創造性的自由、新聞獨立和民主化程序。9月11日到9月21之間,李文發了5封長長的電子郵件給公司的所有員工,旨在安慰他們,給予他們精神上的支援。他寫道:“大約半個世紀以前,阿爾貝·加繆代表眾多無辜流血犧牲的人們說:‘那些造成這些流血犧牲的人並不光榮。’我們相信,世界上除了沾汙歷史、引發專制和死亡的力量之外,還有不斷增長的引導信念和生命的力量。作為個體也好,公司也好,我們都要幫助人們重新樹立堅定的信念,使他們相信‘引發專制和死亡的力量’最終會被打敗,我們的國家和社會將團結在一起並且創造一個更好、更自由、更公平的世界。”
2001年9月,美國線上…時代華納災難性的第二季度結果出來後兩個月,62歲的李文披上了正義之甲,他把自己和動盪不穩定的公司綁在了一起。他告訴員工們美國線上…時代華納不是一個孤立、沒人性、沒感情、不人道的公司,相反,美國線上…時代華納是一個由致力於自由、民主、生命和信念的精神社群組成的:“極端分子所要毀滅的—不同的意見、藝術表現形式、文化和宗教論、公民對話、新聞獨立、創造性自由、公開發表意見、資訊和影象正是美國線上…時代華納存在的理由,畢竟時代公司還有個更高尚的目標,而這正是開國元勳們寫第一部修正案時心裡所想的事情”。
最後,或許是為了證明他的同情和關心都是真心的,李文間接地談到他兒子的死:“療傷的過程是漫長的,但是我告訴你們,你們不會孤單的,美國線上…時代華納是個大家庭,特別是在這種時候,我從痛苦的個人體驗中明白這種支援是多麼重要。”只有當你的孩子很悲慘地死去時,人們才會寫這種信給你。
李文的道德立場
如果說9·11事件激起了李文對失去兒子的悲痛,那麼這個事件也同時引起了他對史蒂夫·凱斯的反感。李文因他的道德威信贏得了上風。他暗中嘲諷凱斯缺乏美國線上…時代華納所需要的同情。李文回憶說:“人們受傷了,他們失去了所愛的人,他們看到了恐怖的景象。9·11之後,我們需要整頓,因為我們是媒體,但史蒂夫只想再做生意。我說,‘我對做生意不屑一顧。’”
李文時代的結束(2)
但凱斯卻對媒體不屑一顧。當李文要求取消9·11事件發生不久後即將召開的董事會時,凱斯拒絕了。李文激動而幾乎瘋狂地爭辯說推動公司完成其財務規劃現在無關緊要,目前公司最迫切的任務是幫助員工和社會。而凱斯則和平常一樣冷漠、無情,他反駁說對襲擊事件最好的回覆方法就是像平常一樣做生意。
於是,他們兩個人之間的戰爭開始升級。這時,凱斯突然意識到美國線上和時代華納併購後第一個錯誤就是把CEO的職位讓給李文,而自己卻退居二線。當時他覺得做主席好像是個好主意,因為那時他嚮往###的權力。而現在,當他意識到自己正在失去對李文的控制(或者說他意識到李文正在失去對自己的控制)時,他開始堅持讓李文向他報告工作進度。
“他不停地給我發郵件,有時一天28封郵件。”李文說。他現在還對那些蜂擁而至的郵件心有餘悸,“他對每件事都有意見,不停的向我施壓。”李文對此毫無經驗,因為在過去的10年裡,他一直是在內心的指引下帶著道德信念獨立管理公司,所以他不想改變這種狀況。
李文和凱斯透過電子郵件進行了激烈的交鋒,李文倔傲地指責凱斯還沒有弄明白媒體對公眾的責任。而且他還暗示凱斯可能不知道或沒有經歷過失去自己所愛的人要經歷的痛苦。李文解釋:“讓我感到困擾的是他缺乏對9·11事件的同情。史蒂夫是個機器人,他會談論價值,但他卻沒有靈魂。”
就在李文全心全意為人們化解悲痛時,凱斯明白了一件事:他對美國線上…時代華納未來的理想被李文扭曲了。凱斯並沒有假裝自己是精神病醫生,他只是認為李文失去控制了。李文自己也承認他是“一個極容易受傷害的人”,雖然他把自己的狀況歸因於9·11,但其實不只是這件事打垮了他。2001年9月24日,美國線上…時代華納終於公開承認了內部人員早就知道的事:美國線上…時代華納將會很糟糕地完成原來預定的目標,公司的現金流不會增長30%,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