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2/4 頁)
線,誰撈到上市額度誰就是中了頭彩,不光是首發新股可以摟來一大筆錢,只要不淪為ST(特別處理),日後利用增發和配股等股權融資方式,還可以再次最大限度地拿到近乎於天文數字的資金,而且根本不必歸還。是誰創造了這麼一個股權分置的市場?它簡直就是個要什麼有什麼的魔盒,阿拉丁的神燈在它面前什麼都算不上!還有錢彪,手握龐大的房地產和炒股資金,在物質上可以說應有盡有,啥都不缺,金錢對他來說僅僅是一種符號,多一個零少一個零已經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然而就是他們,這幫中國改革開放中的幸運兒和最大受益者,卻仍然對金錢頂禮膜拜,恨不得天下財富盡為己有。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依。丘子儀明白,不懂得節制,往往會促使事情朝相反的方向轉化。
·
燦燦近來不可救藥地迷上了托馬斯先生送她的那本《伊凡吉林》,只要一得閒,她就抱著這本長篇敘事詩,一個字一個字地啃。按說燦燦的英語還是相當不錯的,專業六級,上大學時也曾念過幾本英文小說,可是讀起朗費羅的詩,她卻仍然感覺吃力,需要不時向丘子儀請教。這回子儀還真成了她的老師,給她上起了英語詩歌入門課。他告訴她,這是一篇六音部無韻體敘事詩,著意描寫寧靜的田園景色和劫後被拆散的戀人的痛苦。他還特意把一開始的那段文字給她譯成了中文:這是座太古的森林/喃喃的松樹和鐵杉披滿苔蘚綠衣/在暮色中影影綽綽/有如長鬚及胸的凱爾特祭司在此駐足……
“你譯得真美。”燦燦誠心稱讚。近來她不斷從子儀身上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發現原本未曾發現的優點。她覺得自己身邊的這個可愛上司本身就是一本讀不完的書,和他在一起,她感到慶幸,感到滿足。
“不,是朗費羅的詩美,”子儀如此說並非假作謙虛。“你也試著譯幾段吧,不懂的地方我幫你。等你譯完了你就會發現,它非常優美感人,尤其是結尾部分。”
子儀認為,詩歌是文學的最高階形式。“就拿《伊凡吉林》來說,”他告訴燦燦,“其實當初是小說家霍桑和詩人朗費羅一同聽到的這個愛情悲劇。講述這個真實故事的人請兩位文學家吃飯,並在席間力勸霍桑把此事寫成小說。霍桑說他覺得這件事情中並沒有多少小說素材。但是朗費羅卻一下子萌發出詩歌的靈感,他對霍桑說:‘還是讓我來把它寫成詩吧,同時請你答應,在我寫出詩歌之前,先別動手寫小說。’於是一篇傳世名作就這樣誕生了。正是透過這部著名的長篇敘事詩,世人才第一次瞭解阿卡迪亞人。又過了十幾年,才有人開始撰寫阿卡迪亞人的歷史。”
燦燦對子儀的文學知識由衷佩服。“你是學商的,怎麼會對美國文學如此爛熟於胸?”她有些奇怪。
“你忘了,我告訴過你,我從十六歲起就開始讀世界名著,”他提示她。“其實,做好一個企業管理者,廣泛的人文和科學知識是必備的條件。”
“你覺得《伊凡吉林》中的男女主人公,他們兩個幸福嗎?” 燦燦忽然問,她把話題又轉回到了對這篇她深深喜愛的長詩的探討上。
“怎麼說呢,”子儀沉吟了片刻。“這對戀人有些像中國民間傳說中的梁山伯與祝英臺。梁山伯與祝英臺幸福嗎?這,恐怕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還是福樓拜說的好:幸福是一個債主,借你一刻的歡悅,叫你付上一船的不幸。”
“人生能有一刻的歡悅就足夠了,”燦燦閉上眼睛。“只要這歡悅是刻骨銘心的。”
晚上,燦燦把她與丘子儀就文學和愛情的這番議論寫進了自己的日記。自從來安吉上班,燦燦養成了記日記的習慣。她的日記不寫在本子上,而是直接敲進電腦裡。一開始她記的主要是工作,後來不知不覺,主題逐漸轉向她與子儀身邊發生的林林總總的大小事情,再後來,所謂的“日記”就索性全方位聚焦於他倆的關係,特別是他倆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感糾葛。說起來,她的日記若是列印出來,只需稍加編輯,便堪稱一部風流曲折的羅曼史,其文字之優美綺麗,情調之浪漫纏綿,絕不輸給當今那些一鳴驚人紅極一時的網路寫手或隱私作家;換句話說,絕對達得到放在文學媒體上發表的專業水準。當然了,她是不會拿出來發表的,這種事想都不要想。她愛惜自己的日記,這是她的心路歷程,她的文字只屬於自己,屬於她和她的丘子儀。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十四章 當愛情遭遇理智(4)
說到關係,最近,丘子儀同燦燦的關係變得有些微妙。丘子儀深有感觸地體會到,他倆在工作上配合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