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3/4 頁)
人體質都很瘦弱。滔河區羅山大隊迴歸56人中有病的即達52人,佔93%,其中浮腫病7人,乾瘦病37人,其它病8人。且回來的人員中絕大部分在這時間內,因體質瘦弱不能從事生產,因而不僅生產、生活需國家照顧,疾病治療也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4� 既無生產工具,又無生活炊具:目前全縣迴歸人員缺少小件農具14000多件,生活炊具17000多件。城關區漁池大隊回來13戶、44人,缺鋤、鍁等工具47件。宋灣區宋灣大隊回來49人,農具無有一件,借也不好借;王崗大隊回來29戶、56人,因無炊具,所以有的做飯無有鍋,吃飯沒有碗,形成頓頓等鄰居做好飯後再借鍋做飯,尤其是天下雨和晚飯更加困難,甚至有的半夜才吃飯。
根據上述情況,除發動群眾開展互相和各社隊儘可能的再進一步進行安置、幫助解決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使他們早日恢復健康從事生產外,尚需請示上級幫助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1� 需棉布5萬市尺,款40 萬元,以解決迴歸人員的住房、穿衣、疾病治療和急需的炊事生產工具,幫助他們迴歸後重建家園。
2� 要求青海在對今後回來人員,發給路途費和安家費,不能扣留群眾財物,已扣的要發還或等價賠償。
3� 對有病和體質瘦弱的待恢復健康後再回來,以制止途中死亡,希望青海領導機關立即制止留勞力、專放老弱病殘的做法。
4�對妻回淅川夫在青海,小孩回在淅川大人留在青海的人員,應根據本人自願允許遷居一處。
5�對有的黨員、團員回來後關係留在青海的,在青海又未受開除黨、團籍處分的,把黨、團的關係仍介紹回淅川。
以上報告當否,請批示。 中共淅川縣委員會
1961年8月21日我注意到這個報告於1961年8月22日即印發給南陽地委、南陽專署、河南省委、河南省人委、河南省民政廳、中南局、黨中央、以及青海省委和中央農墾部。共印發了30份,縣辦存2份。正是縣辦儲存的這兩份為我們儲存了一段真實的歷史。
40多年過去了,我們回顧那個全社會只能“指鹿為馬”的荒誕年月,回顧那個說真話即會坐牢或被殺頭的年月,我們對那個不怕殺頭、敢於把苦難說成苦難、把事實說成事實的淅川縣委致以崇高的敬意!我們對淅川庫區4700多個家庭、5400個死難兄弟姐妹、23000多移民致敬!至哀!
。 最好的txt下載網
故園大遷徙:歷史的傷痛與眼淚(4)
2
2005年6月,我在湖北鍾祥市作家、淅川移民全淅林帶領下,在大柴湖找到了兩位當年移民青海的人,一個叫寇春枝,一個叫馬吉周。他們都是60歲的人了。當年他們和1萬多從青海討飯回來的人一樣,還未等站穩腳跟就又於1968年移民大柴湖。看得出,寇春枝原本是個漂亮的女人,因為太多的挫折與艱難,使她變得十分抑鬱,她不講話,無論你問她什麼。我從她丈夫穆文奇那裡瞭解到她們一家人移民青海的經歷。寇是淅川雙河鎮人,那是個山清水秀的古鎮。寇自幼失去父親,1959年,20歲的哥嫂移民青海。1960年,40歲的母親帶著她和兩個弟弟、一個妹妹也去了青海。就在他們去的那年,年輕的哥哥和7歲的妹妹餓死了。1961年,母親帶著她和兩個弟弟又討飯回到淅川。1968年她們一家又被移民大柴湖……
馬吉周現在柴湖鎮開個小飯館,飯館臨街,裡面有兩三張不怎麼幹淨的桌子,做飯菜的鍋、爐和吃飯的桌凳都在一間屋子,燻得黑糊糊的,生意肯定不怎麼樣。馬吉周是個健談的人,說起當年去青海的往事,他好像一直在說“逃跑”。馬吉周說——
五九年讓去青海,我報名去的。那年我14歲、太小,我個子高,就報了個16歲。不去不行呀,淅川餓得很!估摸去青海能吃飽。我們坐汽車到許昌,然後坐悶罐火車到甘肅河口下車,然後再坐汽車到西寧。到西寧全是山路,路很窄、過不去,走了兩天半才到西寧。有一輛車就掉到懸崖底下,一車人全死了。到西寧半個多月後,接待站才送我們到貴德縣嘎讓公社。到嘎讓要過十八盤山(即日月山——筆者注),高得很,汽車輪子拴上鐵鏈子往上爬。走了一天多才到嘎讓,住在藏民騰出的泥坯房子裡。一個連住一個院子,打地鋪。我是淅川宋灣人,宋灣去了16人,分為一個連,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