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頁)
流域洪災,使包括天津在內的直隸省被水淹沒90餘州縣,為200年罕見之大水災。天津城被大水淹到20多級城磚,莊稼八成無收,饑民遍野。1917年,北方普降大雨,河北被水淹沒面積近4萬平方公里,103縣、1�9萬個村莊、600餘萬人、5萬畝土地受災。洪水突入天津市中心,海光寺、河北路一帶水深近2米。1939年,海河流域又一次發生歷史上的大洪水,7月、8月的持續暴雨使大清河、永定河、北運河等連續出現每秒4000多立方米的洪峰,洪水漫越京漢鐵路,沖決白洋淀千里堤防,一路狂奔直入天津。堤決橋潰、房倒屋塌,洪水進入市內水深近6米,平地行舟持續近一個月!全市災民65萬人,郊外逃難進入市內的5萬餘人,一律露宿在市內僅2/5沒被水淹的高地處長達兩個月之久,老弱災民飢寒病死,水面浮屍隨波逐流……
我們再來看1963年的大水——
那年8月上旬,海河流域西南部地區連降暴雨,最大暴雨中心在太行山東麓,洛陽河上游內丘縣獐仫,7天雨量達2000多毫米。海河南系這場暴雨總降水量達570餘億立方米,產生徑流總量300多億立方米。其強度之大,範圍之廣,持續時間之長,都是有水文記錄以來之最。致使京廣鐵路以西諸河洪水驟漲,雖經嶽城、崗南、王快、西大洋等10座大型水庫攔洪削峰,因洪水峰高量大,漫過京廣鐵路的洪水流量達每秒7�8萬立方米,又因中下游河道洩洪能力低,致使河道多處堤防漫溢潰決,加上平原澇水,形成平地行洪之勢,冀中、冀南等廣大地區頓成汪洋一片。幾路洪水順勢流向天津西南外圍窪澱,嚴重威脅天津市和津浦鐵路的安全。
白洋淀水位上漲近3米,達到11餘米,千里堤防告急……
為確保白洋淀千里長堤的安全,不得不採取扒口洩洪措施,扒口位置選擇在任丘縣小關村北,頓時,任丘大地一片汪洋……
大清河、子牙河、南運河大量洪水下洩,從西面和南面包圍了天津。天津17萬人堅守在各河堤岸上,晝夜加高加固堤埝……
河北省、天津市防汛指揮部決定炸壩分三路向海河、獨流減河及團泊窪、白洋淀、北大港等九窪分洪洩水。
天津、河北大地一片汪洋……
津浦鐵路漫水停車,2萬餘軍民在鐵路沿線奮戰11天……
黃河水九次解救的天津
應該說是1963年的大洪水改變了天津水的命運。
大洪水之後,從近50天與洪水作鬥爭的驚恐和疲勞中走出來的河北和天津人,決定要進一步根治海河。其實,1958年,毛澤東就發出“一定要根治海河”和一切河流的號令,全國建成的8�5萬多座水庫也是在這一聲號令下達前後開始的。幾千年來,中國人真的被洪水害苦了、嚇怕了。根治海河的目標就是抗洪排澇,方法就是“上蓄、中疏、下排”。那時,天津人和所有中國人一樣的氣魄:“定叫日月換新天”。
。 最好的txt下載網
天津:“九河下梢”的水饑荒(3)
1963年8月的大洪水,人們看到的只是海河流域入海不暢的問題,因此,開挖子牙新河、永定新河以及其他河流的計劃被迅速列入議事日程,河北人、天津人要把舊河挖寬挖大,讓洪水來了就能排走。經有關科研部門設計、論證、測量、審查,於1966年10月子牙新河河道開挖工程正式施工。冬季,由石家莊、邢臺、邯鄲、衡水、保定、滄州、唐山、天津8個專區的87個縣組織30萬民工;春季,由84個縣組織38萬民工,至1967年6月完成主體工程,共完成挖河土方1億多立方米,築堤土方7000多萬立方米,共出動6000多萬個工日,投資近億元;工程共遷走3�5萬移民……
那個年代,最有效用的辦法即打“人民戰爭”、“人海戰術”;那個年代,農民的激情與疲憊一齊在歲月中交輝。
1970年對永定河施行了同樣的“根治”……
與此同時,“上蓄”工程也在海河流域的北京、河北、山西、山東、內蒙、遼寧、河南等廣袤的土地上遍地開花,所謂“上蓄”就是修水庫攔水,大規模的全國性修水庫也始於這個世紀的五六十年代。海河流域一下子修起了大大小小1900座水庫!所有的河流都被攔截了,蓄水了!
這下好了,海河流域再沒有洪澇之災了,天津再不被水淹了。然而,乾旱到來了,旱得最終連一立方米的水都流不到天津了,原本每年經天津入海的水量高達140多億立方米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