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第2/4 頁)
勾結國內反動組織進行的顛覆破壞活動,粉碎了敵 特機關的“血光”夢幻。
窗外,遭毒蛇纏住的人
一位詩人說:“把鐵屋子的鐵窗鐵門關得死死的,固然安全;然而,永 遠把自己與色彩斑斕的外界隔絕了。一旦把窗門開啟,你就可以看到深邃的 藍天,眩目的霞光!但窗外還有蒼蠅和黃蜂,甚至毒蛇!”
當他像出巢的乳燕,迎著改革開放的第一縷陽光,飛出母親的懷抱,來 到太平洋西岸的時候,大概萬萬沒有想到,竟會被毒蛇死死纏住,從“天高 任鳥飛”的藍天墜落到犯罪的深淵。
此刻,他就坐在我面前,瘦高的身子微弓著,雙手拘謹地插放在併攏的 兩腿之間,一雙不大的眼睛緊盯著地面,流露出呆滯、迷惆的神色。他那身 洗得發白的囚服,標記著他過去的恥辱。
聽我講明來意,他深深地嘆了口氣,似乎不大情願地把頭輕輕搖了搖, 繼而,低緩地述說道:“我是 1985 年 7 月 8 日到這裡服刑的。事情發生到現 在已經好幾年了,那真像是一場夢,一場連我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可怕的夢!“人活著,到底為了什麼?” “一場可惡的‘文化大革命’過去了,隨著父親的‘解放’。我的命運頃刻間出現了轉機,從農村回到城市,上了大學。 “然而捫心自問,我所得到的其實不過是本該屬於我的東西,大學生的桂冠也不能當飯吃。胸中鬱積著那麼多恥辱,那麼多失望,留下過那麼多的心靈創傷,難道單憑這點無聊的收穫,我就能躊躇滿志,慰己傲人? “出國留學的通知單扇動著雙翅飛落到我的面前!?” 在美國××語言學院學習已是第五天了,他始終坐在靠視窗的那個不顯眼的位置上。上學來,放學走。因為是自費留學,他要利用休息時間幫助姨媽修理花園,到附近餐館刷盤刷碗,或到那個伊朗人開的鞋店去幹活,掙出 自己的學費和生活費,有時要工作到夜間兩點多鐘。美國的現代化是有錢人 享受的,像他這樣舉目無親的窮學生只能過這種清苦的生活。他受不了了, 想輟學回國,父母來信苦口婆心勸他堅持下去。這天一早,他來到學校,照例坐在那裡,突然發現前桌的一個亞洲人回頭注視著他,目光相對,立刻露出微笑,用標準的中國普通話道了問候。他 暗暗打量他一番:四十一二歲,老練持重,身體微胖,可能也是個中國人。 在異國他鄉,在這迫切需要友誼的時刻,能遇上自己的同胞,該是多麼大的 安慰和幸運啊!午休時,這人笑容可掬地向他走來了。掏出 1 盒裝演精美的外國香菸遞給了他,動作瀟灑地打著同樣精美的電子打火機。相互點著後,他約他在一 張餐桌前坐下,要了兩份午餐,又從提包裡拿出兩聽罐頭開啟,客氣地請他 品嚐。彬彬有禮掩填著陌生的溝壑,溫文爾雅架起了交往的橋樑,剛才還素 不相識,彈指間,兩人已像熟人般地攀談了起來。“您是新來的吧,請問貴姓?” “郭奕宣,中國××林學院教員。”
“噢,大陸來的?好年輕呀!在咱們這裡首屈一指呀!不簡單,不簡單!” 這人睜大了眼睛,微笑著發出一連串的讚歎。這讚歎很自然地甜潤了郭奕宣的心。他又漫不經心地自我介紹起來。我 叫李博一,是臺灣人,現僑居美國,是臺灣當局負有特殊使命的幹部。說著, 從上衣口袋裡掏出工作證,在他面前晃了一下。接著他便問起郭奕宣的家庭情況、大陸生活情況。郭奕宣十分誠實地回答著,並向他傾訴了自己一家在 “文化大革命”中的遭遇。李博一深表同情和理解。吃過午飯,他們又來到一家咖啡館,邊品茶邊海闊天空地神聊起來。郭 奕宣喃喃地追問著自己平日想聽又聽不到的新鮮事。他那平日從文藝作品和 道聽途說中產生的對國外的嚮往,和對自己祖國的難言的不滿,被李博一色 彩繽紛的“親身經歷”一點點牽引著,挖掘著,膨脹了,升騰了!“老弟,你現在月薪多少?” “38 元。”
“唉,太少了。這點錢怎麼活?大陸總宣傳臺灣不好,說臺灣人盡吃香 蕉皮,可笑?那香蕉誰吃?其實,臺灣生活相當富裕。當然,人生在世不盡 是為了吃喝玩樂,鈔票夠花就行,東西夠用則罷,唯有一樣追無盡頭,求無 止境,那就是精神,精神上的慾望!”李博一截住了話題,神情莫測地看 著眼前這個大陸青年。
“你所說的精神上的慾望,就是追求嗎?那麼人活著到底應該追求什 麼?”郭奕宣問道。“自由。”李博一一字一頓地吐出這兩個字後,端起茶杯,慢慢呷了幾 口,目光平掃過杯沿,投向郭奕宣,他想知道對方的反應。在對視而來的目 光裡,他得到了講吓去的勇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