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2/4 頁)
打架,頭破血流已經是很平常的事了。
煙苗秧好後便開始栽煙。栽煙是一項很麻煩的活,屬勞動密集型。一般都是各家相互換工,家家栽煙都需要找人幫忙。栽煙的時候一般分工很明確,前面的人挖坑,後面跟著倒水,然後有人專門送煙苗,幾個人一起掩埋。
第46節
送水的人最辛苦,因為地裡的土是虛的,沉重的水車進去後就陷了下去,怎麼也拉不動。栽煙的時候正是天氣開始熱的時候,陽春三月,人一般都感覺很困,幹一天活下來累得都走不動了。太陽像鏡子一樣晃來晃去,刺得人睜不開眼睛,抬頭看,十多畝的煙地才栽了一小塊。剛栽上的煙還嫩皺皺的,一會就趴在了地上,抬不起頭來。煙栽好後過幾天就得來看,沒有活的還得補秧,然後有一段時間可以不管,忙玉米、小麥等農活。
農家人一年四季都很忙,除非下雨的日子,一些人才會真正地休息幾天。休息的時候並不是躺在床上睡覺,而是幹些在家裡能幹的活。秀蘭的記憶裡,下雨的日子父親每天都在剝麻,母親帶領他們劃玉米(用錐子在玉米上戳幾下,然後用手把玉米粒脫下來)。一天劃下來,孩子們的手都腫了,紅紅的,一碰就疼。兄妹幾個經常比賽看誰劃得快,不一會地上就堆滿了紅色的玉米芯,小一些的孩子於是就用它玩積木,堆得好高好高,最後伴隨著孩子們的尖叫聲“轟”地一聲倒了下來,給沉悶的家裡增添了無盡的歡樂。
三十一(2) 殘酷的生活
麥收後便開始烤煙。
秀蘭給菸葉上了很多肥,菸葉長勢很好,黑黝黝的,有的已經長成了黑暴煙,這種菸葉很難考黃,在變色的時候火候很難控制。採菸葉的時候會弄一手煙油,油膩膩地粘在手上,不用洗衣粉就洗不下來。菸葉採回後,他們便坐在煙爐前一個個地熬通宵,特別是在變色期和排潮期,一點也馬虎不得。天窗地洞留的大小直接影響到菸葉的成色,什麼時間住火也很關鍵,要不就會出現烤焦或肉筋(沒有烤乾的軟筋,捏在手裡象肉的感覺,放幾天就開始發黴),需回爐重烤,浪費許多煤火。烤煙是個勞人的細活,白天摘一天菸葉,晚上回來連夜夾杆,每個人的手上都是一層厚厚的煙油,黑得發亮。
秀蘭的手法很快,幾百杆的菸葉半個夜晚便夾完了,後半夜時人已經累得不想說話,腰也直不起來了,才想起還沒吃飯。等到把煙桿搭到架上,封爐點火時,雞已經開始叫了,匆匆地洗了手,靠在煙爐旁便睡著了。
經過兩天的燒烤,一般第三天便開始住火,住火的時候煙爐裡溫度最高,有時可以達到八十多度,人在裡面要觀察菸葉,幾分鐘便汗流浹背,渾身象雨水澆透似的。
出煙的時候一般選在有霧的早上,開啟煙爐,一股香噴噴的味道便溢了出來,令人心曠神怡,忍不住便打個噴嚏。
開爐的一刻心情是緊張的,一年的收成都在裡面了,好壞等級差價很大,因此種煙數量是一個方面,質量是另一個關鍵的因素。
煙出了爐便會擺在院子裡,黃橙橙一片,如果成色好,便能引來一片叫好聲,多日的疲勞也會煙消雲散;如果烤得不好,一家人的臉上都會佈滿烏雲,幾天也難以下去。
涼菸葉起來要早,菸葉不能見太陽,一曬就發脆,動一下就成為碎片;也不能潮得過溼,那樣菸葉便會起斑點,影響交售時的質量。潮好的菸葉象黃色的絲綢一樣,軟綿綿的帶著彈性,摸在手上十分舒服。涼完後把菸葉從杆子上一片片地解下來,再按照一定的成色分成中一、中二、中三、中四等,最不好的是末等,一斤才能賣一角錢。揀煙非常磨人,常常一整天坐在那裡不動也揀不了多少。一房沒揀完,新的一房又出來了。
茂生家那些年因沒人手,煙烤的質量很差,常常沒揀完人家已經不收購了。這兩年茂生回來了,又有了秀蘭的幫助,早早就揀完了。
揀煙是一項很磨人的活,一大堆五顏六色的煙要根據等級分門別類地放好,不能把好的跟壞的整在一起,那樣收煙的會按最差的等級驗收,菸葉就賣不上價。手法快的一天就揀一房,慢的人一天不挪窩也揀不了多少。那時節走進各家,遠遠都能聞到一股濃濃的香味,地上都堆滿了菸葉。
交煙是最後的關鍵環節,烤得再好如果驗不上好等級,同樣買不上錢。
鄉政府設有專門的收煙機構,因此那個季節收煙的便成了鄉上最紅的人,紅得發紫。誰家賣煙都得給他送錢,最次也得送兩條好煙,這已是公開的秘密。於是那段時間便出現了好多煙販子,即本人或親戚跟收煙的有來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