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3/4 頁)
是最後一次耀眼地出現在政治舞臺上。
過去讀史書,福建事變的風雲人物中常提到的是十九路軍的將領陳銘樞、蔣光鼐、蔡廷鍇,以及出任“福建政府”主席的李濟深,而對出任“福建政府”外交部長的陳友仁卻少有提及。但在《時代》報道中,真正佔據中心的焦點人物卻是他。
毫不奇怪,從1922年開始擔任孫中山的外交顧問,出生於加勒比海特羅尼達的歸國華僑陳友仁,成為民國史上的風雲人物,是外國媒體接觸最多、報道最多、最感興趣的物件。1927年大革命期間,作為外交部長,他在處理外交事務時充分表現出激情、爽快、犀利,為中外媒體一時競相報道。大革命失敗後,他和宋慶齡等一起流亡蘇聯,試圖成立國民黨左派的流亡政府,關於他和宋慶齡結婚的流言蜚語,更使他成為世界性新聞人物。當他結束流亡於1931年回到中國後,他又成了每一次反蔣運動的核心人物。如今,1933年12月,騎在馬上的蔣介石,仍不得不面對這個老對手的挑戰。
。 想看書來
封面中國 第六章(7)
蔣介石對陳友仁一直耿耿於懷,甚至惱羞成怒。1931年,陳友仁是“廣州政府”的外交部長,當時,《時代》曾報道了蔣介石發表的攻擊陳友仁的談話。談話中,蔣甚至把陳稱為“外國人”,攻擊陳在拿“蘇聯的錢”。這是頗有意思的一次報道:
出征之前,蔣主席透過其新聞機構,公開指責他的最聰明的夙敵、在廣州新成立的革命“中國政府”的外交部長陳友仁。
……
“我們奉勸你回到你出生長大的特羅尼達去,回到你的妻兒的懷抱中去,不要再將自己的意願強加於中國人民身上、干涉他們的內政。”
精明的陳出生於特羅尼達,隨後前往倫敦,他在那裡成為一名富有的律師。1926年,陳和蔣(現在抨擊他的人)是廣州的革命戰友。兩個人都拿俄國人的津貼,但蔣元帥在征服了半個中國(1927年)之後與俄國決裂,陳則沒有。在蔣征服中國的戰爭期間,陳是他的頭號宣傳鼓動家,以他的“傲慢無禮”、“怪誕言辭”、“華麗辭藻”(蔣攻擊陳的語言)為蔣招募了成千上萬計程車兵,幫他打贏一次次戰鬥。
如今,陳先生回到廣州,重新開始1926年的革命。在怪誕的傳單上,蔣主席被畫成一個想當皇帝的傲慢無禮的形象,古城牆環繞的蔣主席的首都被說成“南京徒有其表”。(《時代》,1931年6月29日)
1931年蔣介石第二次下野後,陳友仁出任南京國民政府外交部長,他因主張對日絕交未被採納而辭職。再過兩年,他成了福建革命政府的外交部長。“九·一八事變”後國民黨出現的各派別的暫時統一,如今再起波瀾。而在《時代》看來,陳友仁是新一波反蔣運動的重要領袖:
兩眼炯炯有神、沉默寡言的堅強的陳,樣子頗像吉卜林扮演的列寧。他出生於英屬特羅尼達,在倫敦酒吧開始打工。據他的許多中國敵人說,他“不會說也不會寫中文”。
由於絕大多數中國的政治家都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陳先生也就很少說磕磕巴巴的中文,而是習慣於敲打椅子,脾氣暴躁。自從被任命為孫逸仙博士的原廣州政府法律顧問之後,這一性格使他更具影響力。去年,陳先生與征服者蔣發生爭執,此後,憤慨之極中他暴跳如雷,猛烈抨擊委員長是“中世紀思想”、“政治騙子”、“向日本出賣中國”、“沒有靈魂的、將毀掉國民黨的獨裁者”。
蔣正是以國民黨的“名義”征服了中國。南京方面仍稱為“國民政府”。上週,廣州政府不僅要求蔣委員長下臺,還要求南京政府必須重組,給予國民黨更多管理國家的權力,人們從中看到了陳友仁深不可測的奧妙手腕。由於中國沒有選舉,國民黨的領導人,如陳友仁,都是靠威望而成為政治家。
南京和北平的政治家是國民黨內的穩健派,而在福建和廣東的則幾乎均是接近於共產黨的激進派。福建的叛亂和廣州的呼籲,意味著中國南方的政治家事實上在發起新一輪的攻擊,以粉碎南京政府背後真正的權力中心——“宋家王朝”。(《時代》,1933年12月11日)
這裡被生動描述的陳友仁,到了政治生涯中最後輝煌的亮相了。匆匆揭竿而起又未能與中共聯合起來的福建革命政府,孤立無援,獨自面對中央軍的大兵壓境。《時代》這樣報道蔣介石的調兵遣將:
七艘軍艦連夜運載荷槍實彈計程車兵,啟程前去從海上攻打造反的軍隊。在上海的中國城,頒佈了戰時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