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4 頁)
,就要確認一下不同意的理由是否是正確的。
7.要透過研究別人的行動以及吸取他們成功的經驗或失敗的教訓來拓寬自己的視野。
8.勇於承擔責任。
成功商人要善於當機立斷。在決策和處理問題時善於選擇時機,在時機成熟時,能立即做出決定採取行動。在緊急的情況下,能夠迅速做出發應,當情況發生變化時,或發現自己的決策有錯誤時,能夠立即停止行動,修正已做出的決定,而不是優柔寡斷或武斷。成功商人具有意志的剛性,在進行決策和處理問題時,思想高度集中,反應極為敏捷,對資訊的消化和吸收,對經驗的綜合運用,對未來的估計和推算,都能在瞬間完成,形成明確的指令並立刻執行,具有一種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
另一方面,如果意志不堅決,就會失去千載難逢的機會,阻礙目標的實現或推遲實現目標的時間。
在美國獨立戰爭中,南軍總司令羅伯特·李在一次戰鬥中被逼到波托馬克河邊,此時,正值河水狂漲,前有大河,後有追兵,這種險境使這位能征善戰的將軍處於無計可施的死地。本來這是徹底消滅南軍的最好時機,但是波托馬克阿戰區的指揮官米德卻猶豫不決。他不但直接違背林肯總統的指示,召開了軍事會議討論,而且申訴種種理由拒絕向南軍發動進攻。結果,河水退後,李帶著殘部安全渡過了波托馬克河,使他又有了一次喘息、休整和組織反擊的機會,正是米德的猶豫遲疑造成了北軍失去全殲南軍的絕妙良機。
作為一名領導者,形成決斷意志後,一方面表現在能夠把握時機,迅速做出正確決策的能力上,另一方面還體現在對自己做出的錯誤決定能夠當機立斷,立刻停止執行,不一意孤行上,否則,也會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1812年4月,拿破崙以60萬大軍進攻俄國,當時很多部將都強烈地反對他的這一決定,並指出:俄國既龐大又陌生,貿然闖進去是很危險的;同時還提醒道,嚴冬季節作戰可能會給士兵造成災難,巴黎到莫斯科戰線太長,物資供應、疾病等問題將會使軍隊失去整體戰鬥力。對於這個本來是正確的意見,拿破崙聽不進去,沒有撤回進軍命令。俄國利用被拿破崙激怒的愛國熱情和熟悉的地理條件,使法軍陷入困境,拿破崙最終以損失40萬軍隊的慘重代價宣告失敗。
因此,決斷性意志並不是單憑主觀意志,不顧客觀實際及其發展規律的專橫獨斷。更不是抓不住時機,把握不住機遇的猶豫不決和徘徊不前。只有建立在對現實情況的觀察及其發展方向的科學預見上的決斷性才能體現出意志的剛性,為其走上成功助一臂之力。
□用逆向思維解決棘手問題
逆向思維是創新突變的根本方式。對於領導者而言,從逆向思維入手,解決棘手問題,應是化解矛盾的最好方法。
要創新,就必須要有用逆向思維打破常規的決心,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敢打破常規者,他的事業將註定不能有大的發展;只有變化,只有創新,才能出奇制勝。
老子曰:“反者,道之功也。”意思是一種反常規的做法往往是萬事萬物運動規律的體現,這也就說明了領導者一定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絕不能墨守成規。
漢朝末年,賈詡曾經在董卓手下任職,賈詡是個很有謀略的人,後來董卓被刺殺,他就投奔到張繡隊伍中為其出謀劃策,但沒有受到重視。
東漢建安二年(197年)正月,曹操征討駐守在南陽的張繡,還沒有取勝,忽然得知袁紹將乘虛而進攻打曹軍的大本營許都,曹操只得收兵撤退。張繡一看曹操撤退,立即決定追擊。
賈詡連忙勸阻:“千萬不要貿然追擊,否則有可能吃大虧。”張繡認為曹軍已經退卻,哪裡有不追趕的道理?他不聽勸告,聯合劉表的隊伍一同追擊曹軍。大約追趕了10餘里路,追上曹軍斷後的部隊,交戰中,曹軍士兵奮勇應戰,張繡、劉表大敗而歸。張繡慚愧地對賈詡說:“還是你說得對啊!我的力量確實比不過曹操,所以不能取勝,後悔沒有聽你的話。”這時賈詡卻說:“現在你應該趕快掉過頭去追曹軍,肯定會打一個大勝仗!”張繡、劉表疑惑不解:“我們乘勝追擊反而吃了大虧,現在我們打了敗仗,您卻說應該果斷追擊,這是為什麼呢?”賈詡胸有成竹地說:“情況已經發生變化,與以前不同了,你們只管追擊,越快越好,如果不勝,我把腦袋給你!”
劉表不相信賈詡的話,堅決不願再出兵。張繡雖有疑慮,還是相信了賈詡的話,重新整頓了敗兵殘將,再回去追趕曹軍。這一次,兩軍接觸,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