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1/4 頁)
就缺乏一份天然的關懷與愛心。他們關心的只是成本與利潤,投入資金的回報。所以,瞭解這個根本差異,對撰寫以吸引投資為目的的計劃自然是非常重要的。投資者估量企業風險與利潤時有他自己考慮的因素。投資者投資前考慮如下四大要素。
(1)具有充分證據表明公司的產品與服務已獲消費者首肯。投資人希望看到公司即將推出的新產品或服務專案有消費者願意採用——仍然是在試用或展示期間的讚譽也行。受消費者肯定或青睞的產品才是公司通往成功之路的保障。
(2)配合投資者實現其需要。投資者所注重的是企業的長期發展潛力,但缺乏與企業家相同的與企業共存亡的信念,他們的投資目的僅僅是為了贏利。於是,當他們一旦發覺投資將不能按期收回便會決定收回投資。
(3)掌握投資重點。投資人希望企業家與經營者確切掌握公司的重點產品,積極拓展重點業務,才能穩保贏利;他們不希望公司無頭蒼蠅一樣四處亂撞。經營專案如果太多,可能會使公司像百貨公司一樣沒有風格,從而影響其主力產品的推廣與利潤的實現。
(4)擁有特許經營權、專利權、商標等。一個擁有專利權、著作權與商標的公司,並不能確保在經營上就一定一帆風順,因為事業成功的因素非常多,但擁有特許經營權、專利著作權者,可以說它的競爭已降至最少。競爭少就是風險低,風險低就使獲利可能性增大,投資者對此還是非常喜歡的。
第二步,尋找恰當投資人。企業經營者為了吸納投資,認真地擬寫營運計劃書,發現缺陷後,又一再改寫,最終是希望能提出一個最完備的計劃書,達成吸引投資者的目的。可是別忘記了,擁有一套完美的計劃並不意味著資金已經唾手可得。好的經營方略雖然不一定需要讓大眾知道,但卻需要讓所有潛在的參與投資者明白,此時更需要進一步去找尋投資可能性高的投資者,然後加以介紹解釋,以獲取信任,贏得信心,才能達到吸引投資的目的。所以,好的經營計劃應在最適合的時機,以最得意的方式,展現給最適當的物件。所有的條件具備,則這場吸引投資的爭奪戰就可以說是立於不敗之地了。
那麼哪些是值得爭奪的潛在投資人呢?我們認為主要有以下三類。
第一類,專業的投資公司。這種投資公司在西方很多見。伴隨20世紀80年代企業國際化與跨國公司的發展,資金的需求量越來越多,單一商人或少數人的資力或其舉債能力已無法應付企業擴充所需的資金,於是專業投資公司應運而生。相信隨著中國加入WTO,這種投資公司就會像雨後春筍一樣越來越多。
第二類,是次於專業投資公司規模的較小的投資基金。投資基金略具公司雛形,不過規模較小,資金也較少,儘管亦屬專業投資,但因其資金財力不能和專業投資公司相比,所以其平均每筆投入的資金額都小於投資公司。因投資規模較小,所以投資的風險也較小。
第三類,是非正式投資人。非正式投資人,這個名詞,最早是由美國一位商學院的教授提出來的。他對這個名詞的定義是,具有雄厚財力的個人或群體,並不是正式地等待投資機會,而是被動地採取或參與投資行動。這些投資人的資金規模不能對大公司進行投資,所以他們是中小公司爭取的較為理想的物件。
最後一步就是與投資者面洽。應該為這最後一步作充分的準備。投資還將著重考慮哪些要素呢?
①商人及其相關人員對此次要談的經營計劃是否有充分的準備?
②面談解說有關產品簡介與市場分析時,是否清晰準確,是否與經營和計劃所寫相符合?
③商人如何評價該公司經營理念與取得投資人的信賴?
④商人對其公司人員經營管理背景與專長的瞭解程度如何?
⑤他們回答投資人提問的速度、深度與廣度怎樣?
⑥投資人本身對該企業的直觀感覺如何?對該商人的個人印象如何?
作為要創富的你必須首先從這幾方面做準備,才能確保獲取投資成功。
3.會借還要會還
從下面的事例中,我們可以感悟到借用他人的金錢之後,還要善於掌握還錢的時機。
1928年,斯加特還是一位年輕的推銷員,他去訪問芝加哥大陸伊利諾斯銀行和信託公司的一位職員。當時這位銀行家正在同一位顧客談話,斯加特便在一旁等著。這時他從側面聽到銀行家說:“市場經濟不能保持永遠上升,我正在出售我的股票。”(這就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