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部分(第2/4 頁)
俱增。
於是,他義無反顧地辭去鐵路部門報酬優厚的工作,合併了由他主持的兩大鋼鐵公司——都市鋼鐵公司和獨眼巨人鋼鐵公司,創立了聯合制鐵公司。同時,卡耐基讓弟弟湯姆創立匹茲堡火車頭製造公司和經營蘇必略鐵礦。
在聯合制鐵廠裡,矗立起一座22.5米高的熔礦爐,這是當時世界最大的熔礦爐,對它的建造,投資者都感到提心吊膽,生怕將本賠進去後不能獲利。
但卡耐基的努力讓這些擔心成為杞人憂天,他聘請化學專家駐廠,檢驗買進的礦石、石灰和焦炭的品質,使產品、零件及原材料的檢測系統化。
在當時,從原料的購入到產品的賣出,往往顯得很混亂,直到結賬時才知道盈虧狀況,完全不存在什麼科學的經營方式,卡耐基大力整頓,貫徹了各層次職責分明的高效率的概念,使生產水平大大提高。同時,卡耐基買下了英國道茲工程師“兄弟鋼鐵製造”專利,又買下了“焦炭洗滌還原法”的專利。
他這一做法不乏先見之明,否則,卡耐基的鋼鐵事業就會在不久後的大蕭條中成為犧牲品。
1873年,經濟大蕭條的境況不期而至。
銀行倒閉,證券交易所關門,各地的鐵路工程支付款突然被中斷,現場施工戛然而止,鐵礦山及煤礦相繼歇業,匹茲堡的爐火也熄滅了。
在這種看來不利的境況下,卡耐基卻認為,只有在經濟蕭條的年代,才能以便宜的價格買到鋼鐵廠的建材,工資也相應便宜。其他鋼鐵公司相繼倒閉,向鋼鐵挑戰的東部企業家也已鳴金收兵。這正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絕不可以失之交臂。
在最困難的情況下,卡耐基卻反常人之道,打算建造一座鋼鐵製造廠。
他走進股東摩根的辦公室,談出了自己的新打算:
“我計劃進行一個百萬元規模的投資,建貝亞默式5噸轉爐兩座,旋轉爐一座,再加上亞門斯式5噸熔爐兩座……”
“那麼,工廠的生產能力會怎樣呢?”摩根問道。
“1875年1月開始工作,鋼軌年產量將達到3萬噸,每萬噸製造成本大約69萬……
“現在鋼軌的平均成本大約是110萬元,新裝置投資額是100萬元,第一年的收益就相當於成本……”
“比股票投資還贏利!”卡耐基補充了一句。
股東們同意發行公司債券。
工程進度比預定的時間稍為落後。1875年8月6日,卡耐基收到第一個訂單,2000支鋼軌。熔爐點燃了。
每噸鋼軌的製造勞務費是8.26元,原為40.86元,石灰石和燃料費是6.31元,專利費1.17元,總成本不過才56.6元。
這比原先的預計便宜多了。卡耐基興奮不已。
1881年,卡耐基與焦炭大王佛裡克達成協議,雙方投資組建F·C佛裡克焦炭公司,各持一半股份。
同年,卡耐基以他自己三家制鐵企業為主體,聯合許多小焦炭公司,成立了卡耐基公司。
1890年,卡耐基兄弟吞併了狄克仙鋼鐵公司之後,一舉將資金增到2500萬美元,公司名稱也變為卡耐基鋼鐵公司。不久之後,又更名為US鋼鐵企業集團。
善抓機遇,堅韌不拔的卡耐基終於取得了成功。
有人把機遇稱為運氣,不管稱謂如何,有一點是絕對的,那就是善於利用機遇比怨天尤人更為有益。
英國著名小說家艾略特曾經說過:“生命巨流中的黃金時刻稍縱即逝,除了沙礫之外我們別無所見,天使前來探訪,我們卻當面不識,失之交臂。”20世紀的美國人也有一句俗諺:“通往失敗的路上,處處是錯失了的機會。”坐待幸運從前門進來的人,往往忽略了從後窗進入的機會。
是否具備抓住大的機遇的能力,是大企業家與一般企業家相區別的關鍵之處。這是JR人才調查中心對當代中國企業家進行分析研究的重要結論之一。
世界經濟發展表明,每當時代性、行業性的大機會出現時,必然會造就一批大企業。一個人如果能看到並抓住這種大的時代性、行業性機會,再加上自身的努力經營,往往會成為大企業家。比如,石油行業興起後出現一大批石油大亨;計算機行業的興起,造就一批計算機界的巨人。我國新時期20年的歷史同樣表明了這一點,只有那些敏銳地抓住時代性、行業性大機遇的企業家,才會迅速創立自己的基業,也只有抓住大機會,才可能使企業不斷躍進式地發展,也就是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