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內閣總理大臣由天皇選定。下一位總理是誰?下達組閣大命之前,天皇垂問於###西園寺公,西園寺公死後又垂問於內大臣。西園寺公作為殺手鐧推出的近衛公,於是作為國民之期望,神采飛揚地登場——這種人事安排真是“不幸戴錯眼鏡”。據《西園寺公與政局》一書,近衛公“性格非常軟弱”,“沒長性”,“不能始終如一”。連西園寺公也痛下針砭:“竊以為近衛公具有相當的見識,結果卻顯得毫無主見。實在難辦。” 儘管如此,近衛公卻三度出任總理大臣。第一次任期內盧溝橋事變,打算不擴大,結果深入中國大陸,不能自拔。第二次任期內締結日德意三國軍事同盟。第三次任期,在對美英宣戰前內閣總辭職。他的任職去職都被批評為“違心而作,極不負責。” 其他總理也不過是五十步與百步之差。逆天皇之意而動,沒有斷然阻止法西斯行為(舉一例說明,任意推動軍事同盟的駐意、駐德大使,為什麼不立即停職),拖拖拉拉地敷衍下去。不管是哪個內閣,優柔寡斷,都得亡國。 戰後日本產生總理的過程也存在弊端。但是,比起天皇任命的方式,優點在於國民容易瞭解情況,也可以對總理人選自由地發表意見。 米本寶一 67歲 無業 熊本縣   
12月7日之夜�
昭和16年12月7日晚到8日早上,我在東京芝區明舟町町會消防值勤。現在日消大樓所在地, 當時是一片空地,蓋了一座消防哨所。一般來說,從神谷町到霞關神谷町是使館區,而霞關是日本政府機關集中的地區。的大路,夜裡11點以後幾乎沒有車輛經過,到了半夜,更是連人影也沒有。可是從7日晚上起這裡就有很多車,天快亮時,飛馳而過的轎車來來往往,8日上午鬧得更厲害了。我巡邏一圈回到消防哨,一頭霧水地和同伴議論:“今天夜裡可真怪。車多得數不清。盡是大使館的高階車。”“準出事了!” 下班回家,從收音機聽到對美英宣戰的訊息。 小泉好太郎 69歲 翻譯 東京   
大眾傳媒煽動軍國主義�
滿州事變爆發後,某報社立即開始為陸軍軍用飛機募捐。用“小學生節省零花錢為飛機捐款”之類的“美談”掀起國民的捐款熱。捐獻的飛機被命名為“愛國號”,《少年俱樂部》雜誌的附錄有愛國號的模型,我也組裝了一架,透過說明書不知不覺掌握了軍事知識。 1937年日軍攻佔上海後,片山旅團長與××部隊合影。 日中戰爭開始以後,又有某報社舉行“有獎徵集軍歌”活動。入選歌詞中的行軍歌“手持膺懲的槍劍”、露營歌“不立軍功死不休”、“視死如歸”的歌詞,後來在日本軍隊的行動中產生很大影響。與歌詠戰爭的悲慘和辛苦的明治時代軍歌“戰友”、“雪中行軍”等,恰成對照。後來,報社有獎徵歌還產生了“日之丸進行曲”“送出徵士兵”等歌曲。 大東亞戰爭爆發,新生兒命名流行出征、征服的徵字和勝字。這也是報紙宣傳使然。直到今天,我看到四十歲左右的人叫這種名字,總是心口作痛。 要不是大眾傳媒、特別是報紙衝在軍方前面,不用說廣島長崎的原爆,就連轟炸東京和沖繩的悲劇,或許也不會發生吧。 吉田彰男 65歲 日本電報電話公司退休職員 市川市  
導 讀�
任何優秀的武裝部隊必須嚴格具備兩點:鬥志和紀律。顯而易見,訓練和武器操作事關重大,但若沒有高尚的道德和嚴格的紀律,即使擁有最現代化技術手段的軍隊也會有麻煩。在對徵募新兵進行灌輸、並保持紀律約束過程中,任何軍隊都有可能出現過於粗暴、殘忍和不公正。在交戰地區,這類行為往往還會升格,施加到平民和俘虜身上。在二戰期間,美國軍人也曾違悖民主社會的教養,幹下野蠻殘忍的行為。雖說可能屬意外事故,但這類事從一戰到越南戰爭都有發生。但是,就其形成而言,在日本軍隊裡,野蠻殘忍卻是規則而不是事故。日本軍隊可說是現代最後一個遠古意義上斯巴達克式戰團。到了二戰最後那場災難性的格鬥,迷信化血性為忠勇的日本將軍們不顧對方絕對技術優勢,仍強調戰鬥精神和為天皇獻身。他們就這樣輸掉了一場戰爭。 在30年代,日本軍隊有意強化士兵的國家民族榮譽感。 沉浸在中國戰場真切勝利的熱浪裡,叨唸著中日甲午戰爭(1894…1895)和日俄戰爭(1904…1905)的成功,日本公眾被捲進一場不歇的戰爭狂熱中。出席新兵出征送別式的,不僅有興高采烈的親人,還有高階官員。每一個家庭都被告喻,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