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1/4 頁)
,要不是就是一次性,到人家裡面去,帶著去,要麼是什麼呢?你就乾脆體積、面積小一點,這樣的話就不至於出現被人家誤會的意思,你到我家做客,拿的東西不是給我的,你是氣我還是幹嘛?
第二個特點,喜慶性,我們現在提倡移風易俗,所以過年過節也要講君子之交淡如水,因為現在大家經濟發展,說實話過去我們小時候,送什麼瓜子啊,送什麼糖球啊,給兩三塊錢買個什麼東西,這個東西不一定被對方喜歡,逢年過節你去給過分的禮金,有的時候也會汙染視覺,影響雙方的關係,親朋好友之間到不是不可以,外人之間還是恐怕要提倡禮輕情意重。一般情況下,我們過年過節送的禮物提倡送鮮花,送這種有良好文化素養的、文化品位的、文化寓意的禮品,比如一般過年過節我們可以送這樣的一些禮物,我們值得提倡的,鮮花、書籍、音樂光碟之類的東西,過年過節到家裡來我們聽個音樂,欣賞一下交響樂、聽一下傳統音樂,老先生喜歡京劇,把他的偶像的京劇唱盤給他複製一個,或者諸如此類,那都是很好的,這比給他塞一兩百塊錢恐怕也不能說不對,恐怕這個禮品更受他重視,喜慶性的,有文化品位的禮物,所以我們強調過年過節的禮物講品位,容易帶,講品位。
第三,逢年過節贈送的禮品,一般來講親朋好友之外不送食品,其實現在我不知道您注意過沒有,有時候我們過年過節,比如我們過中秋節,這個食品搞得一方面我們浪費了大量的糧食,浪費了大量的包裝,另一方面也搞得人際關係很微妙了,吃得了嗎?吃不了,給別人嗎?不合適,放那怎麼辦?浪費,還是提倡我們送那種有文化品位的東西,現代禮品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第二個方面,接待客人主要的問題。
接待客人,不管是單位還是個人,一般我們強調以下幾個點。第一個點叫有所分工。你家裡的人,如果過年過節不管是單位還是家裡,你要有所分工,比如單位,那種商業性節日的話,要成立專門的接待班子,接待委員會,接待部門去管,家裡的話,我們一般的情況下是有這樣的分工,這是中國傳統民俗,女主人是陪同客人,男主人是迎來送往。總而言之,你要有所分工,你要沒有分工的話,有時候會很麻煩。比如,舉一個例子,你家裡一下子來了七八個客人,有老婆單位,有老公單位的,有爺爺單位的,有奶奶單位,甚至還有孫子和兒子單位,大家互相不認識,人一多鬧騰,你要照料不夠的話,會有顧此失彼之感,所以,這個事你是需要注意的。我們一般來講,家裡要有所分工,誰管誰,吃的誰管,陪著客人誰管,領著客人出去玩玩誰管,諸如此類,這個是應該有所分工的。
第二個點是什麼呢?準備好足量的接待品。
第三個問題比較重要的是什麼呢?就是對待客人要注意前後順序、位置、座次的排列問題,一個客人沒有問題,客人一多就很麻煩。
一般我們過年過節招待客人,排序的標準位置是什麼呢?兩個辦法,第一個辦法就是按先來後到的順序排列,比如你家裡來了親戚,媽媽家的親戚來了,舅舅、姨、爸爸家的親戚也來了,叔叔、伯伯,這個座位怎麼排?痛苦來自比較之中,你不可能說,局長坐第一桌,處長和副處長坐第二桌,一般職務的第三桌,誰要下崗的第四桌,你不合適嘛,太勢利了吧,實際上這個位置就是先來後到,按照先來後到去排序,還有第二個辦法,不排列,不排列什麼?不好排列的排列。
我給現場的同志出這麼個難題,我就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假定你這個單位搞商業性節日,你請了一些明星,這兩個明星是同等水準的,同等到什麼程度呢?比如我說得俗點,大家和電視機前的觀眾一聽就明白了,那英和田震,趙薇和章子怡,水準不相上下,我現在讓你介紹她們兩個人,跟別人介紹你怎麼介紹?
我碰到一個學生,他絕對聰明,他說我這麼介紹,各位,非常高興地向你們介紹兩位著名的歌星,她們是誰啊?不用我說了,大家給她們掌聲吧,不排列。
那來了兩位小朋友,我怎麼跟他們打交道呢?家裡來了兩位小朋友,小朋友好,大家好,你們好,不說張三李四好,瓜子水果放這兒,愛誰吃誰吃你們吃,不抓,先抓後抓就有順序問題,痛苦來自比較之中,這個順序有時候你要不注意很麻煩,得罪人、傷害人有時候不是原則問題,你不當回事,別人當回事,我們講白金法則,它要換位思考。
比如我有一次到一個單位去,也是一個商業性節日,請了我是顧問,他們的主要領導陪著我,這個服務生過來上茶,第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