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3/4 頁)
補軍,開始向朝廷交納貢賦。曹操更加驕傲輕敵,不聽謀臣賈詡暫緩東下的勸告,送信恐嚇孫權,聲稱要決戰吳地。冬,親統軍順長江水陸並進。
孫劉聯軍在夏口部署後,溯江迎擊曹軍,遇於赤壁。曹軍步騎面對大江,失去威勢,新改編及荊州新附水兵,戰鬥力差,又逢疾疫流行,以致初戰失利,慌忙退向北岸,屯兵烏林(今湖北洪湖境),與聯軍隔江對峙。
曹操下令將戰船相連,減弱了風浪顛簸,利於北方籍兵士上船,欲加緊演練,待機攻戰。周瑜鑑於敵眾己寡,久持不利,決意尋機速戰。部將黃蓋針對曹軍“連環船”的弱點,建議火攻,得到讚許。黃蓋立即遣人送偽降書給曹操,隨後帶船數十艘出發,前面10艘滿載浸油的乾柴草,以布遮掩,插上與曹操約定的旗號,並系輕快小艇於船後,順東南風駛向烏林。接近對岸時,戒備鬆懈的曹軍皆爭相觀看黃蓋來降。此時,黃蓋下令點燃柴草,各自換乘小艇退走。火船乘風闖入曹軍船陣,頓時一片火海,迅速延及岸邊營屯。聯軍乘勢攻擊,曹軍傷亡慘重。曹操深知已不能挽回敗局,下令燒餘船,引軍退走。
聯軍水陸並進,追擊曹軍。曹操引軍離開江岸,取捷徑往江陵,經華容道(今潛江南)遇泥濘,墊草過騎,得以脫逃。曹操留曹仁守江陵,滿寵屯當陽,自還北方。
周瑜等與曹仁隔江對峙,並遣甘寧攻夷陵(今宜昌境)。曹仁分兵圍甘寧。周瑜率軍往救;大破曹軍,後還軍渡江屯北岸,繼續與曹仁對峙。劉備自江陵回師夏口後,溯漢水欲迂迴曹仁後方。曹仁自知再難相持,次年被迫撤退。
赤壁之戰,曹操自負輕敵,指揮失誤,加之水軍不強,終致戰敗。孫權、劉備在強敵面前,冷靜分析形勢,結盟抗戰,揚水戰之長,巧用火攻,創造了中國軍事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二節:軍爭之法
第二節:軍爭之法
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和為變者也。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掠鄉分眾,廓地分利,懸權而動。先知迂直之計者勝,此軍爭之法也。
筆者字面理解
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豫交;
所以,不瞭解諸候列國的戰略意圖,不能與之結交;
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
不熟悉山林、險阻、沼澤的地形,不能行軍;
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
不用嚮導,便不能得到地利。
故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和為變者也。
所以,用兵打杖必須依靠詭詐多變爭取成功,依據是否有利來決定自己行動,按照分散或集中兵力的方式來變換戰術。
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
所以,軍隊行動迅速時就像疾風驟起,行動舒緩時就像林木森然不亂,攻擊敵人時象烈火一樣猛烈,實施防禦時象山嶽一樣穩固,隱蔽時如同濃雲遮蔽日,衝鋒時如迅雷不及掩耳。
掠鄉分眾,廓地分利,懸權而動。
掠奪村莊,攻佔土地,都需要分散兵力,一定要認真權衡是否值得以後,再行動。
先知迂直之計者勝,此軍爭之法也。
懂得以迂為直方法的將帥就能取得勝利,這是軍爭的原則。
筆者感悟
孫子闡述了“軍爭”的實施方法。
在沒有了解各個諸候國的戰略意圖時,不能輕易與之結成同盟;在不熟悉山林、險阻、沼澤等的地形時,不能冒然行軍;不用嚮導,便不能得到地利。
用兵打杖必須依靠詭詐多變的軍形來矇蔽敵人,用軍爭的主動權來爭取勝利。在戰場上,一切行動都要圍繞對本軍隊有利而行動,按照分散或集中兵力的方式來變換戰術。
軍隊行動要像疾風驟起,行動舒緩時就像林木森然不亂,攻擊敵人時象烈火一樣猛烈,實施防禦時象山嶽一樣穩固,隱蔽時如同濃雲遮蔽日,衝鋒時如迅雷不及掩耳。
掠奪村莊,攻佔土地,都需要分散兵力,一定要認真權衡是否值得以後,再行動,不能見小利而妄動。
懂得以迂為直方法的將帥就能取得勝利,這是軍爭的原則。
孫子說:“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