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2/4 頁)
為企業鞠躬盡瘁的模樣,他更多是在做一些外圍的工作:採訪、接見客人、出席各類活動。而且在這些密集的安排中,他仍然要抽出一天去飛傘,顯得很放鬆。
但萬科又的確是在良性地運作著,股票節節飆升。王石說自己現在幾乎一年只有1/3的時間在深圳,但每次回去,坐到自己的辦公椅裡,面對企業的大小事務,決然不會有一點陌生感。王石的“有閒”,是一種放風箏式的悠閒狀態,是一個企業家收放自如的良好彈性。王石在企業具體事務的“有閒”,為他個人愛好的“不閒”提供了最大的時間和空間。但一直有人對他這麼有閒報以懷疑,按照中國人的傳統觀念,含辛茹苦、奉獻,工作時間最大限度地超過8小時,是一個兢兢業業的企業家最好的詮釋。中國是傳統的農業社會,小農經濟講求的正是以量求勝。王石的做法,恰好逆習慣而行,所以不斷有人認為他的“閒”要麼是大權旁落,要麼是萬科股份結構鬆散,沒有極權大股東的壓力或者根本是王石個人股份太低而沒有太大壓力所致。王石對這種問題向來嗤之以鼻:“真是荒唐。如果我像那些在公司有50%或者以上股權的人,我會玩得更爽。只有那些死待在公司,公司還做不好的人,才會說這種話,因為他們水平不夠。我認為我對公司最負責的就是自己玩得好,公司也做得好。這就是水平,絕對與股票多少沒有關係。企業家絕對不能把結果當成了手段,結果當然是‘把企業搞好’,可是很多人把這個當成了手段,把搞好企業這件事,當成了自己的終極生活目標,所以工作就成了他的全部生活。”
也有說法認為王石這麼“閒”是沒有責任心的表現,對公司股東不負責,對家庭不負責。王石回答得很無奈:“只有中國記者不斷質問我,你攀登珠峰是不是對股東不負責?中國有一句古話,‘父母在,不遠遊’,那豈止對股東不負責,對父母、老婆、孩子、朋友都不負責。你們看我像不負責的人嗎?其實大家都錯了,‘父母在,不遠遊’後面還有一句:‘遊者必有方。’”
txt小說上傳分享
《王石這個人》:時尚(3)
工作不是“遊者有方”的王石的全部生活,他這麼想也這麼做到了,這幾乎是所有打工一族的夢想。工作如果是一個人的全部,註定了他(她)生活的匆忙而沒有質量,只有辛勞生活,沒有品質生活。王石對時尚生活的貢獻,是他以自身的例子提供了一個範例,起碼,是提供了一個目標:工作從無閒到有閒,給生活留出其他內容的空間。
也許應該說說王石的辦公室。王石的辦公室顯得比一般的辦公室要凌亂一些,大概是東西太多太雜,工作人員也無法清理整齊。王石的一些戶外用品攤擺在地上,辦公桌上除了電腦、書,還有攝影包,林林總總,如果每一樣東西每天可以佔用王石1~2小時的時間,那麼他真的整天都可以很充實。特別要提到的是他的書,大凡企業家辦公室的書架,要麼是管理書籍,要麼乾脆是些資料夾,王石的書架上更多的是一些小說和隨筆類的書,乍眼一看,以為是某家庭或某文學愛好者的書籍擺放處。王石曾經在網上列出自己的購書清單:(1)《中日居住文化》;(2)《房龍講述地理的故事》;(3)《城市經濟學》;(4)《建築的故事》;(5)《支援型經濟》;(6)《社會學與人類學》;(7)《現代社會學倫理》;(8)《風險社會》;(9)《世界風險社會》;(10)《美國同情心的悲劇》;(11)《暴力之後的正義與和解》;(12)《破壞性的一代》;(13)《權利的成本》;(14)《控訴帝國》;(15)《大狗:富人的物種起源》;(16)《死亡文化史》;(17)《鄭和研究百年論文》;(18)《四分之一世紀鉅變的民間觀察》。這是2004年8月王石在北京萬聖書園的購買記錄,在這些書中,他首先選擇看了《中日居住文化》、《風險社會》、《大狗:富人的物種起源》和《四分之一世紀鉅變的民間觀察》,然後他推薦別人看的是《大狗:富人的物種起源》。
有一年,他與深圳的一群媒體老總到法國考察,那是一次幾乎等同於休閒旅遊的所謂考察,大家心情放鬆,盡情享受歐洲的陽光,一路聊著天。那種狀態對王石來說是最放鬆的,和一群自己行業外的人在一起,可以天南地北地聊天,可以不過大腦地說笑。那次王石說了很多話,他和同行的人盡情地說自己以前看過的外國文學,列出長串的書目,媒體的人都很驚詫,一個浸泡在商業圈裡的人怎麼可能讀過那麼多的書?而且是極為文學性的書,沒有一種浪漫的心境,沒有一種文藝的心思,是沒有耐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