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1/4 頁)
鄙脅⒉皇僑嗣潛聿憷斫獾氖鄙小�
男人的趣味
男人的生活可以非常趣味盎然,如雪茄煙、英國的馬術、品酒,都是這種趣味的表現,也反映出男人對生活的審視、感受,透過時尚話題的傳播,去共同分享,是主流社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讀了這些文字,我開始轉變自己的想法。我發現他其實是骨子裡的時尚人物。市面上的時尚,宣揚的是潮流化的時尚流行風,是衣香鬢影,是觥籌交錯,這些顯然和王石不太相干。我欣賞王石的時尚之道,是竊以為他觸及到了時尚的真正意義:生活方式。在我的理解裡,品質生活才是真正的時尚。我也發現,時尚雜誌其實錯了,王石的時尚顯然不是一件粉紅色的襯衣。在慣常的概念裡,我們總是把潮流和時尚混淆為了一談。
《王石這個人》:時尚(2)
在我看來,王石的生活方式具備了最高境界的時尚原則:有錢、有閒、有品位,是完全的三有新人。而且他做到了三有新人最放鬆的狀態:有錢卻不為財累,有閒卻不懶散,有品位卻並不作繭自縛。
也許王石對“有錢”這個說法不大能認可,畢竟他從來上不了富豪榜,但他還是認可了自己是個富人。曾經在中央電視臺的一檔節目裡,作為嘉賓的王石突然遭到了一些質疑,原因是他公佈了自己的年薪是60萬,而當天的節目是如何用最少的錢玩最多的地方,節目定位基本上是窮人如何過富人的生活。王石顯然上錯了節目,他發現自己成了負面例子。——在現實生活中,窮人與富人的界限很明顯,前者衣食有憂,後者衣食無憂,王石當然是後者。
但富人並不都是值得羨慕的物件,有資料表示,財富與幸福和快樂並不成絕對的正比。從終極目標上講,人們羨慕的是快樂和幸福的人,而不是絕對的有錢人。王石作為富人,對自己的財富選擇了最快樂的處理方式。他不缺錢,同時又很快樂,這是王石顯得最時尚的地方。
王石的朋友秦朔曾經和他聊到如今房地產行業裡很多做策劃的人,賺了不少的錢,問王石有沒有想過也去嘗試一下,王石說:“我退休後還愁這個?既然你是一棵搖錢樹,就沒必要為自己將來的財務發愁。”在財富觀上,王石把自己定位成搖錢樹,而不是一個守財奴。他曾經可以做一個地道的老闆,可以把萬科變成王氏企業,但他最終還是選擇做了一個高階打工者。這是王石的瀟灑,也是他的聰明。在這種前提下,公眾的注意力更多在於他的個人價值,而不是財富的累積量。做一個地主時尚還是做一個才子時尚?答案不言而喻。
對於王石的“有閒”,大概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實。如果不是有閒,他大概也不會有時尚人物這個頭銜。他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愛好總是伴隨著時間耗費的奢侈成本,換另一個企業家,斷然不敢有這樣的灑脫。但王石的有閒,不是做了寓公,也不是待在辦公室發呆。他的“有閒”,是一種主動性甚強的“有閒”。我不妨列一份某年某月王石的行程表:
1日,辦公室上班;
2日,10:45從深圳赴香港與華潤高層會晤;晚上從香港飛紐西蘭奧克蘭;
3日~7日,紐西蘭商旅;
8日,10:05從奧克蘭飛香港;晚抵香港;
9日,中城聯盟萬科人力資源開放日開班講話;
10日,9:30從深圳飛北京;下午接受《經濟觀察報》記者採訪;晚上赴北大出席教師節活動;
11日,10:40從北京飛鄭州;當天從鄭州乘車赴林縣;
12日~13日,林縣飛傘;13日返回鄭州;
14日,從鄭州乘車赴西安;拜會陝西省有關領導;
15日,9:00從西安飛瀋陽;下午乘機赴平壤;
16~18日,北朝鮮考察;
18日,下午抵達瀋陽;當天返回深圳;
20日,上午出席公司歡樂足球賽和足球聯賽;晚上出席集團深圳慶祝活動;
21日,上午9:30從深圳飛北京;下午接受《金融時報》專訪;
22日,上午接受《時尚》、《東方衛視》專訪;下午出席公司媒體新聞釋出會;晚上出席企業家慶典中國會晚宴;
23日,出席公司北京慶典論壇及晚宴;
24日,上午10:10乘機赴巴黎,進行為期15日的法國、北歐考察活動。
稍微總結一下能夠看得出來,王石並沒有閒著,但他在辦公室裡坐著的時間的確屈指可數,沒有一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