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3/4 頁)
榮耀感和對昆蟲羽化的疑惑,讓我對童年時代產生了興趣。小時候的時光是很美好的,時間也彷彿流逝得特別緩慢。外界停滯了,那不是人類的世界,也不是沉睡中的自然界,而是岩石、礦物和物體所共同‘組成的無生命的世界——它正在孕育著……我們屏住呼吸以童貞的眼光看著這一切,生命潛在的領域被慢慢發現了。
不可見的射線從宏觀宇宙和微觀宇宙裡永恆地放射出來。人的身體就像一個小宇宙,而這小宇宙與外界的宏觀宇宙是一樣的。眼睛閉合之間,我們能從物質現實的虛偽中解脫出來。我們在同心的射線場中邁出的每一步,都在使自己獲得新生,而死亡是沒有意義的。一切都在改變,震顫,繁殖和再繁殖。世界萬物的本質往往掩蓋在表象裡,世上的人也如此,在人們冷漠的外表下往往也有一顆天使般的心靈,而一旦天使般的心靈起作用了,肉體的世界則燃發出光彩。像寧靜、永恆的花朵四處開放。何必要愚蠢地到星際空間裡去尋找天使呢?人的愛心就是一切。
當我走到運河的兩岸,我內心的小世界正等待著天使的降臨。我不用再去細細體驗這個世界,因為在我的心中就有一個。而無論我睜眼閉眼,我對它都一清二楚。
這個內心世界不是以妖法來引誘人的,而是真的魅力無窮。在這種極大的幸福中我的思想在轉變。殘破的、衰落和骯髒的世界都在變化。在天使顯微知著的眼睛下世界是由神聖的細小部分組成的;而在天使富有遠見的眼睛裡,世界是無限大的一個美好整體。在天使看來,美好的精神世界與事物的大小無關。
但人們往往鄙陋無知,對物質世界有一種可憐的想法,當他透過天文望遠鏡看見並驚訝於宇宙之大時,他明白他已成功地由無限宇宙觀轉變到有限的宇宙觀。在他眼看到那宇宙的偉大時,這使他有一種渺小的感覺。即使他從望遠鏡的目鏡裡觀察到的宏偉景物也不會引起他偉大的感覺。那隻會增強他自身渺小的感覺。於是人們更願意呆在自己的軀殼裡,在他發現了遠遠超過他自身以外的宏觀宇宙之後。因為自己的軀體不會被一個白細胞吞噬,而這種想法平息了自己的痛楚。不論使用望遠鏡還是顯微鏡,也不管它們能把各部分放大到有多大,也不會帶給人任何喜悅。
人的遠見越卓越,就會覺得對這宇宙越敬畏。人也明白——即使他拒絕相信——透過人的眼睛,人永遠也不可能洞穿宇宙的秘密。要想洞穿這裡面的秘密——某些人宣稱他們已經洞穿——需要另外更多的“眼睛”,只有透過天使之眼人類才能認識這個世界的真諦。
這種真諦只有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之後才能找到,而且往往不是寫在書上的。
我常拿著一本叫《漢姆生》的書在運河邊上散步,那書上就描述了這迷人世界和諧的真諦。這種著迷的感覺也許像一種喜極後的暈眩,就像我們坐在電車上全速行進卻發現司機不在他的座位上時的那種感覺。在那以後是完全的快感。要讀懂這本書卻很難,讀者常把這歸咎於作者的拖沓贅述,這說明讀者思想的節拍落後了。就像他徘徊在文學組成的有生命的大廈前。徘徊又徘徊,他知道原來沒碰到的思想指路人會走過來給予他指導。這指路人就像索茲一樣的偉人,而沒準兒這個問題也許就像1+1=2那麼簡單。顯然我們的一切都沫浴在宇宙之光中。在這種情況下討論星際空間及其深層內涵顯然是很容易有片面的地方。所以《漢姆生》的作者首先宣告,他是以出世的觀點來探討這個問題的。讓讀者自己直接去面對浩瀚的宇宙。讓讀者自己在宇宙裡自由地遨翔,不斷探索,在理性與非理性之間來發現和認識。而宇宙是什麼樣的呢?也許這地方大不過一個街區,這裡有小精靈們在你的花園裡勞作。
不落的火花,似曾相識的音樂和著小蟲的呢喃、樹葉的沙沙聲。這是多麼令人愉快的天堂呀,還有熟悉的花、鳥、石子,這是多麼令人陶醉啊!我又想起了《漢姆生》,我和斯坦利因為這本書共同分享了許多不凡的經歷,當我們還是孩子、在街上過著一種古怪的生活時,這種生活就使我們有機會遇見了許多神秘的造訪者。
(而這一切,我們都是在不很確定的情況下邁出的正確的第一步。)我們就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產生的先鋒派作家中的一員。當時我們還不知道,後來人們稱我們為浪漫主義、神秘主義、印象主義、惡魔主義。還是在搖籃階段,一些不為人理解的、稀奇古怪的作品就產生了。也正是我們,使一些瀕臨湮滅的書保留了下來。
我們在等待,以猛獸捕食般的耐心,等待現實符合而且證明我們的預感。我們螺旋般地前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