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頁)
總要以一定的組織形式存在,要參與到各種各樣的組織當中。當你處於一個組織當中的時候,你在自身生命之外,又被賦予了一種組織的生命,你就有了為所在組織工作的意義,並從贏得的榮譽中使生命獲得昇華,從為他人、為組織、為社會的奉獻中找到生命的意義。此外,工作是學習和進步的需要。從生命的本質來說,工作不是我們為了獲取薪水謀生才去做的事,而是我們用生命去做的事。所以,工作有著遠比薪水多得多的內容。 薪水是我們工作價值的一種反映,是對我們工作的一種回報。我們需要薪水,用以滿足我們基本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但如果你只為薪水而工作,那就意味著你把薪水看成是工作的目的,當成是工作的全部。只為薪水而工作,就像活著是為了吃飯一樣,大大降低工作的意義以及生命的意義了。所以,如果只為薪水而工作,那麼你不僅會讓你在工作上失去很多,而且也會讓你的生命失去很多。但是,我們在當今的企業中,還是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聲音: “我只拿這點錢,憑什麼去做那麼多工作?我的活對得起這些錢就行了。”“我們那個老闆太摳門了,只給我們開這點兒工資。還有,經理乾的活也不比我多多少啊,可他的薪水比我高出一大塊。他拿的多,就該乾的多嘛,我只要對得起這份薪水就行了,多一點我都不幹。”可見,要消除“為薪水而工作”的影響,是很不容易的。 從一個團隊來說,一個有著團隊精神的員工是不會只為著薪水而工作的,因為如果那樣的話,意味著你不會做自己份額以外的工作,不願意在薪水之外多做一點事,多出一分力,就不會為團隊的整體利益去犧牲個人的利益,就不會幫助其他團隊成員,透過集體協作達到整體效應。 避談金錢是一種虛偽,只談金錢是一種淺薄。 ——汪中求《營銷人的自我營銷》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沒有敬業就沒有卓越
敬業是把使命感注入到自己的工作當中,敬重自己的職業,並從努力工作中找到人生的意義。從世俗的角度來說,敬業就是敬重自己的職業,將工作當成自己的事,專心致力於事業,千方百計將事情辦好。其具體表現為忠於職守、盡職盡責、認真負責、一絲不苟、善始善終等職業道德等。 敬業精神是團隊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敬業精神的企業,很難組成有效團隊。但如何讓員工敬業,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據美國一家人力資源機構調查,美國企業員工中,25%的員工是真正敬業的,50%的員工敬業水平一般,而剩下25%的員工是不敬業的,符合正態分佈。該家機構還得出一個結論,美國優秀企業中,50…60%以上的員工是非常敬業的。 而在中國,缺乏敬業精神是企業不可忽視的一個問題。根據翰威特的“最佳僱主”調查結果顯示,2003年中國最佳僱主的敬業度是80分(總分為100分),但所有參加調查公司的平均分是50分,兩者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距。與2001年調研結果比較,2003年在華公司的員工敬業度分數有了顯著的提高。總體來說,參加當年中國區調研的所有公司的員工敬業度得分提高了7個百分點,而最佳僱主公司本身的員工敬業度得分比2001年提高了12個百分點。 值得說明的是,參加翰威特今年調研的68家中國公司均為外資企業,最終獲“最佳僱主”稱號的企業都是一些如微軟(中國)公司、英特爾(中國)公司或強生(中國)公司等大名鼎鼎的企業。連獲“最佳僱主”榮譽的企業的員工敬業度只有80分,可以據此想象出,其它的中國公司會是怎樣一種情形。 缺乏敬業精神是團隊建設不容忽視的問題,因為根據蓋洛普進行的42項獨立研究表明,在大部分公司裡,75%的員工不敬業,就是說公司裡的多數員工不敬業。而且,研究結果也說明,員工資歷越長,越不敬業。平均而言,員工參加工作的第一年最敬業。隨著資歷加深,他們的敬業度逐步下降。大部分資深員工“人在心不在”或“在職退休”。而不敬業的員工會給所在公司帶來巨大損失,表現為浪費資源,貽誤商機以及收入減少、員工流失、缺勤增加和效率低下等。 所以,要搞好團隊建設,就要使員工具有敬業精神。因為,除非團隊成員能夠盡職盡責,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否則他們就不可能把事情做好。而個人做不好事情,就沒有團隊的整體績效。 敬業是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而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是敬業精神最基本的一條。有人說,偉大的科學發現和重要的崗位,容易調動敬業精神;而一些普普通通的工作,想敬業也敬不起來。道理並非如此。在這些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