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頁)
關鍵。合理的人才組合可以使人才個體在總體的引導和激勵中釋放出最大的能量,從而產生良好的組織效應。一個組織的效能,固然取決於人才分子的特性,更有賴於人才隊伍整體結構的合理。結構的殘缺,會影響組織機構的正常運轉:能量的過剩或不協調會增加摩擦和內耗。合理的人才結構,不但可以實現“湊”,即能力的簡單相加和集中,造成眾志成城的景象,給企業內部的員工和廣大使用者以足夠的信心和力量,更重要的是能夠使人才各揚其長,互補其短,從量變到質變,產生質的飛躍,誕生一種“核力”,一種超過每個人能力總和的新的合力,迅速趕上和超過競爭對手的實力。這是一項不需要新的投資,僅僅透過最佳化組合就能獲得的巨大財富!劉備在請到諸葛亮之前,雖然擁有關羽、張飛、趙雲等一流的戰將,但無立足之地。究其原因,主要是“關、張、趙雲,皆萬人敵,惜無善用之人”,就是缺少決策、謀劃高手。商場如戰場,可見,現代企業人才隊伍的合理組合是多麼的重要啊。 所以說用人就得用人之所長。如果看人都看見缺點,就一個都挑不上。人會沒有缺點嗎?懂得這個道理,就既善於吸引人,又善於融資。什麼叫掙錢?什麼叫賺錢?寫寫這兩個字就知道了。掙錢的“掙”是一個提手旁,一個市場競爭的“爭”。這就是說創業的第一個階段都是掙錢的階段,辛辛苦苦用我的雙手到市場去拼搏、去競爭,掙下這一份家業。什麼叫賺錢呢,“賺”字左邊是一個“貝”字,右邊是一個“兼”字,貝就是貨幣,就是融資;“兼”就是企業兼併。必須進行資產重組,必須兼併,靠融資來兼併賺錢。市場競爭那麼激烈,變化那麼快,你不能什麼都靠自己去做,什麼都靠自己是不可能的事情。要把企業做大,就要有人才,各有所長的人才。靠這樣的人才搞兼併、融資、資產重組。擁有人才的優勢互補,資產的優勢互補,人才和資產兩方面的優勢再互補,才能做大做強。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授權是透過別人來完成工作。一個卓越的領導者一定要善於用人之長,才能讓整個團隊厲害起來。 ——李慧波     。 想看書來
用鯰魚啟用沙丁魚(1)
很久以前,在挪威的一個小鎮,人們靠捕魚為生。小鎮緊靠著大海,因出產沙丁魚而小有名氣。在那裡,漁船歸航抵港時,只要沙丁魚是活著的,一定會被搶購一空,賣個好價錢。遺憾的是,由於每次出海的時間比較長,等到歸來時,沙丁魚已經死去很多。也正因為如此,活著的沙丁魚才格外惹人垂涎三尺。漁民們想盡方法,嘗試著讓沙丁魚存活,但是無人成功。 有一次,一位老漁民照例出海打魚。忙碌了幾日,收穫頗豐。他喜出望外,駕船火速返航。誰知才到半途,沙丁魚便不再鮮活了,懶洋洋地潛在水中,一動不動。 老漁民一邊察看著魚艙,一邊心裡暗暗著急。他無計可施,只得按照老辦法,挑出那些死去的沙丁魚。這時他看見鯰魚也不動了,撿出來正要扔掉,魚兒忽地一躍,卻掉進了裝著沙丁魚的魚槽。 老漁民順利歸航了。讓他不敢相信的是,到達岸口時,原本以為那些沙丁魚已經死去了,然而它們竟然都是蹦蹦跳跳的。經過反覆研究,他終於發現了沙丁魚存活的秘密。 原來鯰魚進入沙丁魚槽後,由於環境陌生,自然四處遊動,到處挑起摩擦。而大量沙丁魚發現多了一個“異己分子”,自然也會緊張起來,加速遊動,整槽魚上下浮動,使水面不斷波動,帶來充足的氧氣,如此這般,使沙丁魚活蹦亂跳地運進漁港了。 任何動物在它的進化過程中都伴隨著基因的改變,在自然界優勝劣汰的殘酷競爭面前,往往改變都是朝著使它們更適於生存的方向進行的。 沙丁魚們在沒有“異己分子”在它們周圍的時候,它們根本不願意遊動,以至於在沒有到達海港之前就全部死去;當“異己分子”出現在它們周圍時,他們產生了危機感,做出了適應生存的反應,這樣才保證了它們在抵港的時候還都能活蹦亂跳。 一個公司就像一個魚槽,鯰魚效應在其中同樣起作用。如果人員長期固定不變,就會缺乏新鮮感和活力,容易養成惰性,缺乏競爭力。只有增加壓力,創造競爭氣氛,企業才會有緊迫感,才能激發進取心,企業才能有活力。想做到這一點,作為管理者的你就必須引進你企業的“鯰魚”,營造一種充滿競爭的環境,這樣你的企業才會保持競爭力和戰鬥力。 重視“鯰魚效應”,就是希望企業要不斷地引進人才,更進一步地啟用人才,為企業創造有序的人才競爭環境。 那麼,到哪裡去發現“鯰魚”呢? 到企業外面去尋找“鯰魚”的成本要遠遠高於在企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