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3/4 頁)
催促著。
於是,唐僧四人開始緊張地忙碌起來,不一會兒,木筏製作完成了。他們迅速穿上救生衣,在唐僧一、二、三的口令下,四人鉚足了勁將木筏推進了水裡。接著,他們又紛紛爬上木筏,迅速坐在了救生圈上,唐僧用樹枝向岸邊狠命地頂了一下,木筏便快速向河中駛去。
孫悟空見木筏像一支離弦的箭似地急速駛去,開心地哼唱起一首老歌:“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雄鷹展翅飛,哪怕風雨阻……”
“啊哈,孫總的歌興又上來了!”豬八戒一旁打趣道。
唐僧似乎沒有心情聽歌,他喊道:“咱們要爭分奪秒趕在對手之前,到達青龍山,我們得用力快劃呀。”
“好——嘞!”孫悟空故意將聲音拖得長長的,把大家都逗樂了。四人用樹枝奮力地在水中划動著,木筏快速向河中心挺進……
越接近河中央,水流動得速度越加急促,巨浪翻滾,一浪高過一個,小木筏在湍急的河中劇烈地左右搖晃起來。突然,一個巨浪打過來,豬八戒腳下一滑,身子向前一傾,差點栽到水裡,幸好被坐在旁邊的孫悟空緊緊拽住了,豬八戒感嘆道:“好險呀!差點老豬這條命就葬送在流沙河了。”
就這樣,他們穿行在激流中,避過了一個個巨浪,奮力劃呀,劃呀……終於,抵達了河對岸。一上岸,唐僧便囑咐道:“大家迅速脫去救生衣,把扎木筏的繩子解下來,每人帶上兩根,以備日後所需。”
豬八戒不解地問:“爬那麼高的山已經夠難了,還要帶上兩根繩,又增加了負荷,有這必要嗎?”
二、勇過險灘(2)
唐僧神情嚴肅地說:“在這樣險峻的山路上,隨時會遇到難以預料的問題,只有做好應對危機的準備,才可能在危機到來時,不驚不慌,從容應對。”
孫悟空若有所思地說:“唐總所言極是!很多時候不是人們沒有處理危機的能力,而是沒有危機防範意識和危機應對準備。當危機突然出現時,過於自負或判斷有誤,不相信已身陷危機之中,對危機的破壞力和損失性認識不清,以至於反應失靈或遲鈍,致使危機面繼續 擴大、蔓延,最終陷入四面楚歌的危險境地。”
唐僧接過話說道:“翻開歷年的企業風雲榜就會發現,許多企業是三年河東,三年河西,今天還榜上有名,風光無限,明天就日落西山,不見蹤影了。為何會有這麼高的淘汰率或死亡率?箇中原因可能有多種,但有一條就是嗅覺不靈,行動遲緩,不能隨需應變,應時而動。”
沙和尚也開口說道:“企業要持續保持生命力,就要像《誰動了我的乳酪》中的唧唧一樣,既要隨時注意乳酪山的變化,又要每天不辭辛勞、不敢懈怠地出去尋找新乳酪。即便在睡覺時,也不忘將靴子掛在脖子上,隨時保持著高度的警覺和靈動。”接著,沙和尚講起了海爾的故事……
海爾之所以能從一個瀕臨倒閉的破敗集體小廠,發展為今天的國際化大公司,與其領導者始終保持著一種高度的危機意識是分不開的。海爾的生存理念是:永遠戰戰兢兢、永遠如履薄冰。
在海爾,不是“居安思危”而是“居危思進”,張瑞敏常引用比爾·蓋茨的話來教育員工:“微軟離破產只有18個月,微軟如此強大,還有如此強烈的危機意識,海爾有什麼理由高枕無憂呢?”
“沙總說得很好!無論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都存在著生存危機,都必須有憂患意識。成功的企業都有一個明顯的特質,就是永遠將自己看成是一個剛進入市場的新手,總在問自己:如果我們重新開始該怎麼做?他們有永不停息的創新變革力!正是這些企業不同於其它競爭對手的價值思考方式,才使他們站在競爭圈子之外,快速飛奔!”孫悟空又感慨道。
唐僧看著情緒高漲的三位隊友,指著眼前的大山說道:“現在我們的目標是——翻越豹頭山,大家快速行動!”
於是,他們又按照先前的佇列,沿著上山的石階,極速向豹頭山挺進。走了一段路,豬八戒咋巴著長嘴,興奮地說:“沒想到,我們這麼快就紮好了木筏,並順利闖過了這道險關。”
“你們有誰扎過木筏嗎,要不怎會扎得如此快?”豬八戒歪著頭問。
“想必是唐總運用了‘拿來主義’。”孫悟空望著唐僧答道。
唐僧笑道:“孫總的確眼光獨到!這是我在一次旅遊中向當地漁民學到的經驗,這回總算用上了。不過受條件限制,做了相應的改變,不如漁民們把木筏扎得那麼好看。”
“哦,不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