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頁)
代序:分享中國資本市場春天裡的盛宴
由美國次貸風波引發的世界金融危機,對以歐美為主力的國際資本進行了毀滅性打擊,負面影響逐步蔓延到實體經濟領域。中國的外向型出口和金融行業也受到了嚴重衝擊。近年來,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呼籲日漸升高。為了應對失業對社會和經濟的衝擊和不良影響,國家鼓勵創業以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鼓勵出口和產業升級。但是這所有的目標都與資金有關,都受限於資本市場的發育程度。自2006年以來,創業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迎來了溫和的加速活躍與發展,促進創業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的合夥企業法、國家金融30條新政、小額貸款、併購貸款等陸續推出,創業板市場將在年內登場,金融危機倒逼了資本市場改革開放的程序。只有在資本市場建設上有所作為,才能讓面臨資金緊張、市場生存嚴峻考驗的眾多中小企業重新煥發生機。這已經在決策層和管理層形成了一定的共識,中國資本市場的春天已經到來。
回顧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從供應和需求的角度可以看到,在20世紀70年代之前,需求相對匱乏,硬財富的創造成為經濟發展的支柱,資本作為重要的經濟引擎,是連線企業和投資者合作關係的紐帶,經濟管理側重於供應一側。70年代之後,技術突飛猛進,物質供應充裕,特別是以美國為代表、以資訊科技和金融創新為引擎的新經濟,需求管理成為突出矛盾。這種爆炸式發展加劇了無序程度,以致金融危機頻繁出現。市場經濟本身應該表現為資本豐裕、投資活躍、融資渠道和方式多種多樣的特徵,但市場經常出現失靈。
實際上,我們應該認識到,全球經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我們已經不是單純地面對解決供應或者需求一方面的問題,而是如何使其良好匹配,讓經濟有序平穩發展。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必須以某種對稱均衡的狀態存在,社會整體才能穩定向前發展。我們面臨的主要挑戰是如何解決供需雙方資訊不對稱並提供服務。我國在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存在著投資者和企業都需要接受培育和成熟的過程。這一過程是痛苦和相對漫長的,雙方在各自獨立形成自己的話語方式的同時,也不得不努力理解對方的觀念,企業與投資者之間的對話充滿了意思曲解和資訊扭曲。換言之,投資者和企業都需要相互適應和了解,這就必然催生了作為資本橋樑的中介行業,如投資銀行和各類金融服務機構。金融危機提出了投資銀行業務重新迴歸以企業客戶為中心的服務模式,這也是各類資本資訊服務機構的共同使命。
《證券日報?創業週刊》由證券日報副總編輯馬方業先生分管運作4年來,在促進企業和資本市場的對接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礎教育引導工作,本書就是其近年來成果彙集之一。出版這部文集目的是希望透過國內外權威的資本市場專家學者、世界主要證券市場管理層、知名企業家、創業投資家、私募股權投資合夥人、投資銀行家、中央和地方政府官員和新聞工作者等多方面、多角度的觀察和視點,讓企業與VC/PE相互瞭解,促進有效溝通。
資本市場的複雜程度和發展速度是無法透過一本書來囊括的,所以本書編者本著實用、適用的原則,選取了有代表性的精華文章,主題全面覆蓋一、二級資本市場。在一級市場投融資方面,本書出彩提色的篇章是資本市場專家和業內資深人士通俗而準確地對融資技巧和核心的講解,而在這幾年曾掀動高潮的投資事件和專案,則透過對創業風雲人物和創投案例的細緻刻畫和分析展現出來。投資對話和創業時評則給讀者更多思想的亮點和啟發,透過專業人士和學者的點評,即使門外漢也可獲得對資本市場的基本瞭解。專家薦言和政策解讀更是由政策制定參與者執筆,直指資本市場遊戲規則的命門。關於二級市場融資方面的文章,作者多為各證交所的高管,簡明扼要又重點突出地向企業指出了上市的要點和注意事項。
此書的創意來自於南京大學出版社綜合編輯部副主任葉青,如何做到在薄薄一本書裡既能勾畫出近年來中國資本市場的整體輪廓而又避免使其變成百寶箱式的重複堆積,《證券日報》提供了最好的選擇。三年,作為波瀾壯闊的中國社會變革的瞬間,發生的事太多,要記憶得也太多,沒有人能夠面面俱到地細緻描繪出這一歷史畫卷。能夠為眾多在黑暗中摸索的中國企業點亮通向資本市場的明燈,為向著目標蹣跚前行的中國企業加上一升汽油,應該是我們的使命;能為中國企業與資本界搭橋架樑,為中國企業順利進入發展快車道盡一份力,這就是所有資本市場建設者最欣慰的事。我們已經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