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的飯菜一樣,要力求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講話的“色”,就是指從外部形式上,要新、要活,要吸引人。如果每次開會,總是三段論:“一是提高認識,二是抓住重點,三是加強領導”,或者幾個到位、幾個抓好,勢必乏味,不能引人。講話的“香”,就是要知覺好,在沒有認真品味之前,就能產生興趣。這樣,先讓您的講話“入耳”,為“入心”打下好的基礎。做到這點,講話應做到生動、形象、有趣,把人引得住,認真聽您的陳述。講話的“味”,就是質量要高,讓人品味後感到有深度,有內涵,回味無窮。有人說講話要“意盡言止”,因為有些事情必須敲明叫響,話說到位。而有時,出於特定環境的需要,巧妙地做到“言止”而“意未盡”,豈不更好?
3.力求“三個少”。就是會場上打瞌睡的少、亂走動的少、開小會幹雜事的少。做到這些,當然可以用行政干預的辦法,如嚴格會議紀律、現場錄影、嚴厲批評等等,但這樣只能管住身,管不住心。最根本的是提高您的講話水平,在上面提到的“三個多”、“三個好”上下功夫。可以斷定,隨著中國民主化的不斷深入,具備“三個多”、“三個好”的講話會被越來越多的聽眾所接受。
4.力求做到“四化”
1.通俗化。就是要適合聽眾的接受水平,儘量使用大眾化語言,通俗易懂,容易讓人理解和接受。當然,通俗並不是庸俗。它主要是指語言的樸素、自然,接近大眾,不裝腔作勢,不故作斯文,沒有八股腔調,更沒有呆板的說教,富有啟發性和吸引力。
2.規範化。講話要得體,用語要合乎語法規範,防止產生歧義或令人費解,講話內容要符合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要求,不自行其是,不亂說一氣。
3.感情化。就是帶著感情講話,語言樸實無華,親切入耳,內容入情入理,具有感染力,能博得群眾喜愛。尤其要與人為善,態度親切和藹,語言能夠感化人、催化人。許多領導者成功的因素之一,就是善於在講話中善於以情感人,而不是以權壓人。
4.個性化。沒個性就難以讓人留下深刻印象,領導講話要注意形成自己的講話風格,避免千人一個面孔。
5.注意把握“五性”
1.權威性。講話沒權威,領導等於白講。因為領導講話歷來都是政治家和各級領導宣傳政見、安排部署工作的有效形式,這是領導講話不同於一般演講和發言的一個關鍵,因此,領導講話必須具有一定的權威,起到“政令”作用。
電子書 分享網站
三、精彩講話“八音盒”(4)
2.生動性。講話生動才能使人愛聽,才有吸引力,才容易取得好的效果。領導講話中應儘量運用形象具體的材料來說明問題。領導者無論在什麼場合下,都需要使用易被對方接受、鮮明生動的語言,而忌諱那種乾澀難懂、空泛乏味的說教。
3.知識性。就是在講話中善於滲透知識性、科學性的內容,說話深刻有力度,能夠給聽眾提供儘可能多的、有價值的資訊,讓人感到“聽有所獲”,而不是“白聽了”。
4.時代性。領導者的講話要洋溢著時代氣息,有時代感,不斷吸取發展著的、創造性的思想營養和語言營養成分,語言充滿生機和活力,而不能盡是老掉牙的話語。
5.針對性。每次開會,就是要解決一定的問題。所以,每次講話,必須有較強的針對性,這就要求講話者必須首先了解會議主題、講話場合、會議背景、會議性質和議題等,尤其要考慮到聽眾的身份、年齡、職業、心理需求和接受習慣等特徵。
6.要有“六力”
1.敏銳的洞察力。就是要一語中的,切中要害,透過現象講本質,撥開枝節講主流,一針見血地講到點子上。
2.獨到的創造力。真理固然不怕重複,但真理怕過於“反覆”,如果總是那麼一副“老面孔”、“老調子”,即便是真理,也會讓人厭煩,領導講話必須把真理講出新意,讓人樂於接受,引起廣大聽眾的共鳴。
3.內在的吸引力。從外在形式上看,講話生動就有吸引力,其實作為一般群眾,更多的是透過講話分析領導,認識領導。所以作為領導講話,應在內在的“神”上下功夫。這就要求我們善於抓住群眾的心理,瞭解群眾所想所盼,儘量做到你講的正是群眾想聽的,從而增強內在吸引力。
4.較強的說服力。領導講話的目的就是要影響人,教育人,甚至改變人的思想和行為,做到這一點,光靠行政干預的力量比較有限,關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