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頁)
存在的。美國老公一般也比較老實。 袁嶽(Victor Yuan): 許多中國男人正在向美國男人看齊。(笑)  '返回目錄'  
離婚率還會繼續增長
袁嶽(Victor Yuan): 以前,我在法院實習時就辦過好幾個離婚的案子。以前說起離婚的人,就會覺得這種事是不好的,那人肯定有什麼問題。中國的離婚率據說是20%,其中由女性提出的佔70%。離婚的理由主要是性格不合,感到不幸福;在若干事務上不能達成共識;出現婚姻不忠現象等。因婚姻不忠現象而導致的離婚增長比較快。效能力不足也成為了離婚的一種理由。 以前,離婚是很麻煩的。首先,單位的工會婦聯就會勸你別離婚。民政局會勸你別離婚。到了法院,還有6個月的冷卻期。法官先不理你,讓你再回去好好想想,是不是該離婚。現在,單位不管了,民政局也沒人調解了,法院也不再規定冷卻期了。新的婚姻登記辦法規定,當事人當天就可以拿到離婚證。社會對離過婚的人的看法也有變化。大家覺得離了婚的人也工作得挺好的,與人相處也挺好的啊!大家越來越理解離婚了。離婚雖然受到孩子和經濟條件等因素的制約,但是沒有宗教方面的制約。隨著社會容忍度的提高和辦理手續的方便,離婚率還會繼續增長。 David J�Firestein(方大為): 美國的離婚率近年提高了許多。現在是有50%左右的人離過婚。在傳統上,婚姻被看作一個非常重要的社會穩定的基礎。這樣高的離婚率讓許多人感到擔憂。離婚是一個重大的決定。家庭、經濟狀況和職業都影響離婚決定。離婚的原因包括:產生了克服不了的、沒有辦法縮短的差距。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外遇也是一個原因。家庭暴力也很可能產生離婚決定。還有一種情況是,有可能雙方還是很相愛,但是覺得當初就不應該結婚。 在我小的時候,也就是上世紀70年代,在我認識的人當中,幾乎沒有人說他們的父母離過婚。三四十年前,人們覺得離婚是不健康、不道德的做法。至今,天主教仍然認為離婚是不道德的,無論你的家庭狀況如何,離婚都是不能接受的。但是現在,美國社會的容忍程度提高了許多。人們再不會拿離婚來評判一個人的好壞了。里根總統就是離過婚的。  '返回目錄'   txt小說上傳分享
獨身也可以得到性體驗
David J�Firestein(方大為): 在美國,獨身的生活狀態現在獲得了社會的重新認識。以前,傳統的生活價值觀認為到了一定的年齡就要成家、生孩子。在上世紀40年代、50年代,美國人很年輕就會結婚。女孩在21歲,男孩在23歲時就結婚了。到了70年代,結婚的平均年齡晚到了24歲和25歲。現在,過了30歲結婚也是很正常的。現在的普遍想法是,早晚會結婚的,因為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人生過程。少數人的想法是不一定結婚啊!這反映了美國最近幾十年社會生活的變化。以前,美國的家庭模式是女孩出嫁後變成家庭主婦。但是,在美國女性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力量急劇增長以後,她們認為不一定要結婚,不必為了經濟原因而結婚。這種看法導致一種可能情況,那就是:如果不是為了經濟原因和創造傳統家庭,則可以一個人過日子。在以前,這種生活方式會受到批評。但是現在,美國的社會已經成熟到可以接受各種各樣的生活方式。雖然一個人獨身的生活方式並不普遍,但是社會給予它的壓力變小了。但是,美國人最根本的看法是:到了一定程度都要結婚,創造一個傳統家庭。美國人骨子裡的追求就是這樣的。 袁嶽(Victor Yuan): 中國的單身和獨身現象都在增加。開始,這與行政系統推行的晚婚晚育政策有關。後來,出現了自願晚婚和獨身群體。最重要的獨身群體是高階白領,特別是女性。在結婚選擇上,有個“ABC男女”的說法。男性喜歡選擇低一檔的女性,女性則選擇高自己一檔的。結果A男選B女,B男選C女。最後,A女和C男都成了問題。獨身是一種無奈的選擇,它是一種過渡狀態。許多人都是單身,但單身說起來像是找不著情侶,顯得不好。獨身是一種等待的過程,是一個體面的社會說辭。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有些人發現獨身有相對更多的好處,如比較自由等。對於婚姻以外的性,以前問題很大,現在婚姻和性有一定程度的分離,即使獨身也可以得到性體驗。社會對獨身的容忍成為了可能。有些獨身群體用現實證明了自己活得更好。有些獨身的人看到那些結婚、離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