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中國商人·新晉商 > 第2部分

第2部分(第3/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風流短跑之神時空中的深情魯魯修凌駕於諸天凹凸世界:雷震之女網遊之熟女陪我上青雲穿越戀歌:上官與夏侯【HP】布萊克家族莫名其妙的異世界冒險英雄聯盟之玩家對戰強勢文化手冊特種兵張霄回村搞大事,被女學霸懂不懂ADCarry的含金量穿越王者:聊天室裡的英雄傳奇四合院之剝奪一切暗區突圍之黑金指揮官當原神照進現實家養輔助投餵指南[電競]殺神快跑,你物件玩狙的在平行世界的她們很幸福四大名捕破案系列!

界。”而最高境界的核心一環,就正如競爭對手所說:鴻海把生產效率放在了“對的地方”及“對的時間”,“打造了全球代工產業中最低的成本架構”。

在鴻海崛起的過程中,成本控制是一把“無往不勝劍”:景氣不錯之際,是大幅獲利的開路武器;景氣不佳時,是逐退對手的終極武器。因此在成本控制方面,鴻海的做法絕不僅僅是“進軍大陸”四個字這麼簡單。

鴻海對於成本的定義,包括了“策略成本”和“非策略性成本”。所謂“策略成本”,包括為了爭取客戶,仍舊生產一些沒有利潤的產品,或是一些必要的公關開銷,不能因為節省成本就失禮,讓客戶留下不舒服印象。

而組織要努力降低的,就是“非策略性成本”,也就是沒有理由的浪費。比如為了一味追求裝置使用率,反而造成讓機臺白白切割空氣、空耗電力;又比如決策錯誤的成本;再比如“時間成本”等。

不過鴻海控制成本最核心的秘密,用郭臺銘的話說是“降低成本體系化”。

在實際方法上,鴻海是把整個流程環節拆開來看,分成了“產品成本”和“管理費用”兩大項,這兩大項又再重新細切,如“產品成本”裡,又分割成七項因素:“材料成本”、“加工成本”、“測試成本”、“包裝運輸成本”、“質量成本”、“庫存”、“固定資產”等。每一個專案裡都有一個分控制系統。

比如在工管方面,從進貨的精準度、裝置設計的精準度等,加上現場的“廣告牌管理”,及引入“六標準差”、每日報表解讀等,都充分體現了全系統成本控制的理念與文化。

這麼多步驟、這麼多系統,鴻海似乎已把製造成本控制提升到一種藝術的境界。“鴻海很清楚自己的優勢,不在於先行開發市場,而在於效率和成本,”花旗美邦銀行曾這樣分析鴻海競爭力,“在市場上讓別人先衝,等到科技產品進入標準化階段及市場規模夠大之後,鴻海就舉著價格大旗毫不留情地大舉進軍。”

在這種全系統“控制成本”的文化之下,鴻海各事業部喊出了“赤字接單,黑字出貨”的目標。所謂“赤字接單”,就是用低於競爭對手的價格接下訂單,但是經由“製造”、“營銷”等各環節的努力,壓縮節省成本,用充滿競爭力的價格順利交貨給客戶,同時自己也能獲利,達到“黑字出貨”。

事實上,當鴻海幾乎每一個主打產品都在“赤字接單,黑字出貨”時,它的價格優勢就成了全球業界戰無不勝的必殺技。

產業垂直整合

在嚴酷的環境中,鴻海不但生存了下來,而且成為了一家“驍勇善戰”的公司。

郭臺銘 驚鴻四野的科技界成吉思汗(6)

1997年,鴻海從韓國LG集團手上搶下了蘋果電腦的訂單。

1999年,鴻海北上成立了崑山富士康企業集團,下設13家公司,總投資 億美元。

2001年,郭臺銘在北京設立了富士康精密元件有限公司,此後又宣佈投資10億美元興建富士康(北京)科技工業園。

與在中國大陸的佈局同時進行的是鴻海的全球佈局。2004年1月15日,隨著在墨西哥赤瓦瓦州的摩托羅拉工廠升起了鴻海的旗幟,郭臺銘又完成了他在美洲的產業轉移行動。把美國本土的廠房儘量往南移,以節省成本;而無法遷移的據點,要麼轉型成物流或研發中心,要麼快速關閉。而就在此之前,鴻海已成為臺灣第一家完成歐、美、亞三大洲併購的公司,鴻海的地圖已從平面變成了立體的球才能全部展示。

近年來,鴻海積極致力於新的、高利潤業務的開拓。2004年3月,鴻海旗下富士康捐贈3億人民幣給北京清華大學,成立奈米實驗室,同時又投資了10億美元成立以通訊為主的北京高科技園區。同年6月,鴻海又宣佈投入200 億人民幣,要積極跨入光電顯示器的面板(TFT…LCD)領域……

郭臺銘所有的這些新行動,無非是想繼續佔據IT代工業的戰略高點,正如郭臺銘最早認識到大陸對於IT代工企業的價值一樣,現在的郭臺銘認為只有佔據了技術的高地後,才有可能擁有未來。

把最好的留在家鄉

“過去山西人很窮,在土地不肥沃的環境下養那麼多人很困難,所以山西人在這種環境壓力下只有走出去,逆境中成長會更結實。”郭臺銘舉了個例子:“法國好的葡萄酒,它所用的葡萄都是生長在貧瘠的土地裡,沒有水分,缺乏養分。葡萄為了吸收水分,它的根一定要扎向土裡更深;為了見到陽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賽爾號之戰聯穿越時空夏夜出逃企劃異想戀人喪屍王有什麼壞心思?親愛的,請叫我路人還無的世界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