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4 頁)
植物的根很容易被我們忽視,而人類知識的根也這樣被我們忽視掉了。植物有根才能枝繁葉茂,人不忘記知識的根,才能更準確地理解今天知識的含義。
人類的知識不是太少了,而是太氾濫了。如果一本書就是一批知識的話,那麼很大一批知識都是重複的,今天人們甚至還得具備尋找知識的知識,或分辨正知識和負知識的知識,或認識知識和垃圾知識的知識。有些不合理的知識,本來它們在孃胎中就該死去,因為一些人缺少這種診斷的知識,而讓這些怪胎順利的降生了,如若一些人再缺少判斷的知識,就會把這些怪胎領回家,而這些怪胎就會妨礙這些人準確的吸收正確的知識。就算一個很有知識的人,在一個烏煙瘴氣的知識市場,也難免會使免疫力有所降低。濫竽充數、翫忽職守、智力低下是導致知識環境髒亂差的病根,對於求知者而言精力是很有限的,因此頭腦的清醒才是至關重要的。
知識最早來源於人類的實踐,後來又多出一種來源——傳授,再後來又有了書籍等相關的傳授工具。來源於實踐的知識,印象最深刻;來源於傳授的知識,條理最清晰;來源於工具的知識,範圍最廣泛,概括最精確。但歸根結底地講,知識是來源於人類的實踐,其他任何型別或任何形式的知識,都是從實踐中衍生出來的。
知識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類像字母、單詞、數字、符號、顏色等,只要有人教授,我們就可以記住的。有些也是我們所必須知道的,例如食品可以吃,而化肥、農藥只能用不能吃,這類知識是基礎知識或常規知識。一類是透過計算、邏輯推理、科學實驗而得到的結論,這類知識可以叫它科學知識。還有一類是研究思維規律和思想價值取向的,只能依賴我們心靈才能捕獲的靈感,我們叫它哲學。擁有常識我們就具備了做人的基本條件;擁有科學我們的身體就可以獲得豐足的物質生活;擁有哲學我們的精神就可以有所依賴、行為有所方向。常識知識是在感覺世界建立秩序,科學知識是在物質世界建立秩序,哲學知識是在精神世界建立秩序。擁有常識知識可以協助生存,擁有科學知識可以改善(軀體)生存,擁有哲學知識可以使人(精神)趨於完美的生存。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論知識(2)
埃斯庫羅斯說:“聰明人不是具備廣博知識的人,而是掌握有用知識的人。”什麼是有用的知識呢?一種情形是指知識與某一類人的匹配性,例如菜譜或烹調知識對家庭主婦或廚師是有用的,法律知識對律師是有用的,財務知識對財會是有用的等等。另一種情形是指知識之間相比較,較大較重的一方,例如大知識與小知識比較,那麼大知識是更有用的;語文知識與地理知識比較,那麼語文知識是更有用的;生存知識與娛樂知識比較,那麼生存知識是更有用的;哲學知識與常識知識比較,那麼哲學知識是更有用的。
知識不論怎樣變化,或以何種形式存在,它都與人有密切關聯。人類的一切努力,都是試圖在保證世界不變的前提下,使自己得到最大的滿足與發展,或者說是期望雙方相互作用而都達到最大變化值。例如一棵產果實的大樹,大樹把果實給予人,是希望果實透過人類腸胃的作用,使果實變成富含養分的肥料。而人把糞便澆灌到樹根上,則是希望這些糞便透過大樹的作用,變成最富營養的果實。人從娃娃墮地之時,便開始了人生的索取之旅。這個世界原本是一個五彩斑斕、取之不竭的寶藏,人想要什麼,它便給什麼;人想要多少,只要人能承載的住,它便給多少。但是由於知識的問題,人的慾望只是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滿足。同樣是鋼鐵,有的變成了奧迪車,有的變成了雜牌車;同樣是沙石,有的變成了宮殿,有的變成了茅房;同樣是泥土,有的變成了牡丹,有的變成了野草。究其原因,是知識的不同,造就了事物的不同。
人要改造命運,首先要萃取最精當的知識,目的才容易達到。還是那句名言:知識就是力量。
論財富(1)
父耕滿身土
兒食大白薯
可憐舔犢情
養出一條蟲
子壯當自強
豈肯吃剩湯
西山打老虎
烈火鍊金剛
隨著時代的奔跑,人越來越衰老醜陋,而財富卻越來越年輕貌美、婀娜多姿。有三樣東西令男人癲狂,權力、美女、財富。可透明的社會已把權力肢解的支離破碎,缺少主心骨的美女彷彿正在蛻變成卑躬屈膝的婢女。財富一邊吸吮著權力的底蘊,一邊剽竊著美女的姿色。當她宣佈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