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頁)
質的方法和途徑。
掌握和認識本質也不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只要堅持“滴水穿石”的堅韌作風,只要堅持“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的求實態度,只要堅持“不到長城非好漢”的霸氣,一切就有希望,一切就有可能。
其實掌握本質、認識真相,能不能給別人帶來幸福,是一件次要的事。更多的時候,人是自己在本能地活著。所以改善自己的生活品質,建立自己無悔的人生,讓世界在自己眼中變得清晰、明亮才是最重要的。
三千年前,偉大詩人荷馬感慨地問:“既然無所事事亦難逃一死,何不奮鬥終生?”是不是這種信念,讓一個流浪的荷馬,成為了詩人的荷馬呢?有時盲人用心靈所洞察到的世界,比正常人用眼睛觀察到的世界還要清晰和明亮。
一切行動的巨人,都是從認識本質開始的。想必社會的行為,也會以善始為開端,以善終為結束吧!
論正義(1)
滔滔黃河水
巍巍我長城
橫刀看關羽
立德孔孟行
千年華夏夢
強盛且繁榮
正義炎黃子
屹立世界中
工具書把正義解釋為“公正的道理”。如若拆分解釋,“正”則代表不偏不倚的公正,“義”則代表道理。如果用圓規畫一個圓,那麼圓內的中心點,正是正軸心。在正軸心的上下左右,各畫一條等長相交直線,就是一個正方形。正方形則代表“正”,正方形內的正軸心則代表“義”;社會代表正,個人就代表義。所謂的正義,就是人在社會環境中,所選擇的恰當位置。瓦匠在砌牆的時候,總用一根吊線來觀察牆是否很直,用一隻水平尺來看牆是否砌得很平。學生在聽課時,老師也是一再強調坐姿要端正,學生寫字時,老師也一再強調要橫平豎直,這些都屬於正。槍手射擊時所要求的準,踢球射門時所要求的穩、準、狠,則傾向於義。當一個球門不很方正時,一個球射得準不準就很難判斷;當一個球門很方正時,一個球又射得很準時,這就相當一個很恰當的正義。
正義的反義詞是邪惡,惡的反義詞是善,這樣我們就可以推理出正義的義包含善,代表善。那麼這個代表善的義和正組合,就是正善、極善。一座大樓通常包含著許多正,它的地基是端正的,地基端正,大樓才能端正;大樓端正,它的每戶房間才是端正的;房間端正,門窗才能端正。它的地面也需要是平坦的,地面平坦,桌子、椅子才不會傾斜,桌子、椅子都不傾斜,人才能坐得端正。正義從合理性方面來講,就是端正和精確;從人性方面來講就是至善;從倫理方面來講,它就是需要必要的東西做支撐。人,包括軀體和思想兩個部分,位置如何,端不端正,準不準確,影響著自己與社會兩個方面的利益。
人在社會活動中,常常被無形的四條線包裹著。例如開車在路上,會遇到前面或上方的一條線,是前面的汽車。後面或下面的線,是後面的汽車。左右兩條線,一般道路上都有。人開著汽車,必須始終行駛在正方形的正中央。開快車,有可能就會撞上前面的車;開慢車,有可能就會妨礙後面的車。越過左線,有與對面的車迎頭相撞的危險;越過右線,則會與腳踏車發生矛盾。也就是說,車偏離正軸心越遠,風險係數越大;越接近於正軸心,也就越接近於準確。恪守自己的位置,在某種角度講,它也是正義的一種表現形式,這種正義形式從主觀的角度來看,它也是人的一道安全屏障。
與利益緊密相關的是責任,如果責任很重時,就會帶來一種負擔。有沒有更好的選擇呢?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說他五十歲就知道上天的命令,即公正的道理,七十歲就掌握了高超的駕馭技能,既能隨心所欲不受約束,又能不逾越規矩,不逾越那個四方形。不讓四方形控制自己的辦法,就是讓四方形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裡,就像放飛的風箏,牽在自己手中。但這一切的基礎都需建立於“吾十有五而志於學。”沒有“志於學,”就沒有“隨心所欲。”人在堅持正義時,是不能蠻幹的,就像嘎吱嘎吱響的破車,總要注入一點機油才會消停一樣。人在堅持正義時,也是要注入一定的知識與智慧,才不會絆倒自己。
正義近似於公正的道理,公正的道理近似於真理,但正義不完全等同於真理。它倆像一對孿生的兄弟,是長的相象的兩個人。真理是普遍地存在於大到宇宙,小到沙塵的每一件事物當中,而正義只是突出地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