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部分(第2/4 頁)
懸崖。那輛黑色轎車由於長途跋涉幾乎看不到原來的本色了,已經完全被灰塵覆蓋。這時候
的林雨峰實在太困了,困得一點力氣都沒有了。不知為什麼,他腦海裡恍恍惚惚浮現出小時
候常聽的一首歌:天上佈滿星,月牙兒亮晶晶,生產隊裡開大會,訴苦把冤伸。他在心裡蒼
涼地感嘆:人,原來是可以被憋死的。
林雨峰看了看腳下的山崖,心裡說:就這樣吧。方向盤一偏衝下山崖,接著是汽車翻滾
跌撞的響聲,接著是谷底閃起一團火光……
231
·44·
第四十四章
1
深圳樂聖音響有限公司訴北京格律詩音響有限公司不正當競爭一案以樂聖公司的敗訴
而宣告結束,一場訴訟在樂聖知名品牌的烘托和媒體的大肆炒作下使格律詩公司一夜之間名
揚四方,諸如扶貧的公司、發燒友的朋友、價格最低質量最好的產品……幾乎所有的化妝品
都塗到了格律詩品牌的臉蛋兒上,沒有花一分錢廣告費而獲得了最好的廣告效應。同時,這
場訴訟也把樂聖公司逼上絕境,或倒閉,或就範,已經沒有多少迴旋餘地。
一時間,報紙、電視、網上圍繞著得救標準與得救之道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討論,而林雨
峰的微妙之死更激化了有識之士針對丁元英個人的痛斥。
《是法律的失敗還是文化的失敗?》一文摘錄:
法律是社會道德的底線,是解決最基本、最表面的問題,不解決文化的根本問題,文化
的問題只能由文化的覺悟解決。一個民族的文化屬性就是這個民族的主,主宰著這個民族的
文明、榮辱、興衰。一個民族最強調道德的時候,正是這個民族道德最淪喪的時候。
《給強者的道德構建一個文化平臺》一文摘錄:
法律治標,文化治本。法律對於滋生法律的文化土壤無能為力,對於越過法律潛入文化
土壤地帶從事更大損害、更大掠奪的行為無能為力,法律是維持社會秩序的最後一道防線,
是最軟弱、最無奈的強大。法律的神聖是緣於道德文明的崩潰,關注弱勢,激勵強者構築更
高的道德平臺和獲得更大的綜合效應,需要相應的社會文化。
《誰在移動道德底線?》一文摘錄:
我們觀想一個由人民政府制定了一個允許人民富起來的政策,如果這個允許人民致富的
政策是這個政府對人民的恩賜,那麼所有因為這個政策掙了錢的納稅人無疑應該對這個政府
感恩戴德。如果這個允許人民致富的政策是這個政府本該如此作為的天職,那麼所有因為這
個政策掙了錢的納稅人就無須對這個政府感恩戴德,而是滿意。如果用納稅人的錢幫助弱勢
群體,納稅人的榮譽、價值怎麼體現?弱勢群體應該對誰表示感謝?這個恩德應該記在誰的
賬上?納稅人是應該感恩戴德,還是應該享有榮譽?納稅人有沒有可能在解決了自身的生存
之後再去追求更高的生命價值?
《關於殺富濟貧的思考》一文摘錄:
構築強者的道德平臺是一個複雜的社會工程,道德平臺太低,勢必擠壓弱勢群體的生存
空間,而過高的道德平臺又必然存在兩個問題:首先是很少有人能攀援上去,沒有可操作性。
其次是過多的幫助不利於社會進步,弱勢群體得到的輸血越多,則自身的造血功能就越差,
就越接近死亡。道德平臺理想的高度,是優勝劣汰的法則與人人平等的道德兩者之間的平衡。
主流的文化,是優勝劣汰的文化,是不給落後觀念生存空間的文化。然而,如果不關愛弱勢,
道德還有價值嗎?等級是客觀存在,如果我們連等級的存在都不敢承認,社會又怎麼可能去
建立一種更高階的道德文化?如果沒有個體的文化價值的量變,又怎麼可能會產生民族的文
化價值的質變?
《弱勢群體的得救之道在哪裡?》一文摘錄:
計劃經濟的弊端在於社會為弱勢文化提供了生存、繁衍的溫床,解決這個問題主要依靠
政治理想的教育。市場經濟的弊端在於產生貧富兩極分化以及由此產生的社會矛盾,解決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