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頁)
,陳果夫成了學生領袖,他再也沒有理由瞻前顧後了。
在時代潮流的推動下,他只得往前走。
後來,他與一些同學合辦了一個革命性的秘密組織“襄義社”,吸收社員30多人,鼓吹反清革命。
1911年4月,陳果夫從浙江陸軍小學畢業,6月,考入南京陸軍第四中學。
這樣,他離開西子湖畔,再返石頭城。
這時,他已是20歲的青年了。
南京的學習十分短暫,以至他還沒有來得及遊玄武湖、登紫金山,領略十里秦淮的美麗風光。
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發,陳果夫便結束了學習生活。
這短短的幾個月,陳果夫革命的熱情進一步勃發,並且填具誓約,正式加入了同盟會,成為孫中山革命黨中的一員。
這對陳果夫來說,無疑是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陳果夫後來回憶說:這時候,個人的人生觀比以前有進步,革命情緒一天高漲一天。
在中學所上的功課和以前差不多,覺得無聊,便聯絡同學做組織和宣傳工作,武漢起義後,更是積極進行。
陰曆九月初離開了學校,參加武漢保衛與支援的工作。
我的學校生活從此可以說告以結束。
陳果夫時而在湖南、時而在杭州奔走求學,陳立夫十分羨慕,他也想外出闖世界。
但父親不讓兩個兒子都外出,另外,繼祖母又特別寵愛陳立夫,所以陳立夫在沈氏塾館一直唸到了11歲。
隨著年齡的增大,他對外面五彩繽紛的世界更加嚮往。
此時,辛亥革命發生,上海光復,二叔陳其美正受任革命軍滬軍都督之職,便一再來信催促,希望陳立夫來上海讀書。
正好,三叔陳其採在上海,陳果夫因患肺病也在上海養病,為了闔家團聚,陳立夫一家,除父親陳其業因商務上事情還留在吳興外,其他人都來了上海。
在上海,陳立夫一家住在英租界跑馬場附近的馬霍路。
一個鄉下孩子,第一次來到大城市,高高的洋樓,寬闊的馬路,飛馳的汽車,都使他感到新奇。
但同時,在租界,經常可以看到英國人侮辱中國人的舉動,印度巡捕當街踢打中國同胞,這些都深深刺傷了陳立夫內心的人格尊嚴。
他感到了國家的落後和民族的積弱,暗暗下定決心,學好知識,拯救自己的國家。
陳立夫雖在湖州唸完了小學,但要考進上海的中學,並非易事,因考試科目中有英文一項,而陳立夫從沒學過英文,必須進行補習。
於是,陳立夫首先進了湖州旅滬公學,專門補習英文。
這所學校是當時居住在上海的湖州商人所設,專招湖州子弟學習,陳立夫進校後感到如在家鄉一樣,鄉音鄉俗,十分親切。
教英文的老師叫沈階升,此人教學態度十分認真,不厭其煩,循循善誘。
陳立夫在這位沈先生的教育下,英文學習進步很快,而且,他們建立了很好的師生關係,後來,陳立夫當了國民黨大員後,一度聘請沈階升先生擔任自己的私人秘書。
在旅滬公學補習幾個月後,陳立夫以優異成績考進了上海南洋路礦學校。
這是一所西式學校,校長林兆禧長期生活在國外,英語相當好,治校嚴謹。
由於陳立夫從沒接受過新制下的小學教育,而且又無文憑,只能先讀預備班,學習以前沒學過的數學、自然科學等課程。
南洋的教材幾乎都是英文原版,這對只讀過幾個月英文的陳立夫來說,真是苦不堪言,剛開始英文考試竟不及格。
但陳立夫聰明,且能刻苦,一年下來,成績名列前茅,數學還考了第一。
1913年,陳立夫正式開始了在南洋路礦學校中學部的4年課程學習,這所西式學堂,無疑是一個嶄新的天地,陳立夫一下子竟愛上了自然科學,對採礦技術尤感興趣,心中立下志願,將來當一個採礦工程師。
他如飢似渴地學習各種知識,孜孜不倦地看各種書籍,再加本身的聰明,成績在班上總是名列前茅。
不久,二叔陳其美前往東北大連籌設奉天革命黨機關,離開上海,但他在經濟上給予陳立夫全力資助,為他在上海安心讀書解除了後顧之憂。
此時,陳果夫也因百無聊賴,便與三叔陳其採還有楊普竹等人,一起拜剛從國外回來的經濟學家薛仙舟為師,學習德文。
每天早晨7點鐘,便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