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1/4 頁)
陳果夫並非像他對戴季陶所說的那樣,不干預考試院的工作,他早就想把這一工作攬於自己手中。
他在侍三處工作有一定進展後,便開始染指考試院。
陳果夫利用侍三處的特殊權力,將大批CC派的骨幹塞進各地考銓處當處長、科長,考銓處本是考試院銓敘部派在各地的分支機構,CC派的人當了處、科長後,便掌握了考銓處大權,表面上,考銓處還是考試院的下屬機關,實際上,已經成為侍三處在各地的辦事處。
陳果夫就是利用這種偷樑換柱的辦法,逐步地控制了地方人事權。
陳果夫主持的侍三處,除了進行各種人事的調查、考核、選用外,還常以到各地調查的其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向蔣介石提出施政方案,以獲得蔣介石更大程度的信任。
如1939年,國民黨軍隊從日寇手中收復了廣西南寧、賓陽、九塘等地區,侍三處在人事調查時碰到了一系列社會問題,如漢奸問題、偽軍問題、老百姓的耕牛問題、房屋問題等,陳果夫看了調查人員寫的報告後,認為雖不屬侍三處的工作範圍,但又十分重要。
他便親自與第十一組(即通訊組)進行研究,又與內政部、中央政治學校等單位聯合召開會議,邀請有關人員進行討論,在其基礎上,陳果夫擬定了“戰後偽軍處理辦法”、“戰後漢奸處理辦法”、“戰後社會問題辦法”等20多個方案。
交蔣介石審閱,蔣介石看後十分讚許,並指令有關部門執行。
再如,陳果夫曾邀請中央政治學校財經教授及有關學者,一起討論、研究,擬定了《三民主義經濟制度與經濟政策》;陳果夫還邀請社會學專家進行認真磋商,草擬了《工作競賽辦法》等。
這些方案都呈交蔣介石參考,為蔣介石的統治出謀劃策。
陳果夫忠心耿耿,受到蔣介石的讚揚。
這樣,陳果夫的侍三處完全超越了人事幕僚單位的職權範圍,而成為蔣介石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參謀機構。
由於侍三處擅權越職,專橫跋扈,引起了國民黨、政、軍各方人士的不滿,所以,抗戰勝利後,侍從室第三處便被撤銷,陳果夫也從主任寶座上翻落在地。
由於他的肺病日益嚴重,他也不太管事了,雖然還是國民黨高層領導人,但已是今非昔比了。
總之,陳果夫、陳立夫兩兄弟紅得發紫的輝煌時期結束了,雖然他們並不服輸,還在努力以保持自己的已有地位,但確確實實,他們開始步履蹣跚地邁入人生的下坡路。
組建中統(1)
還在1937年初的時候,國民黨在全國人民要求抗日的壓力下,召開五屆三中全會,提出了處理與共產黨關係的“最低限度之辦法”,其中有國家軍隊編制統一、政權統一等主張,要統一政權就必須對各種特務組織統一領導。
正是基於此種目的,根據蔣介石的提議,國民黨在三中全會後不久,即1937年4月便成立了“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這個總的特務機關。
將原復興社與CC派兩大特務組織集合在一起,進行統一管理。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設局長一人,副局長一人,下設三個處,“局長是陳立夫,副局長是陳焯(首都警察廳廳長);第一處處長是徐恩曾;第二處處長是戴笠;第三處成立在後,沒有搞多久,處長先是少將秘書丁默邨兼,後來換的是金斌”。
對於蔣介石的這一安排,二陳自然是喜不自禁。
本來,CC派與復興社這兩大特務系統從成立以來就是互相水火,明爭暗鬥,摩擦事件時常發生。
二陳一直想插手復興社事務,達到吞併復興社的目的,但總不能遂意。
現在成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將兩大特務系統集中起來,統一由陳立夫指揮,對陳立夫來說,實在是“天助我也”,他可以憑其職權,染指復興社,逐步將其吃掉。
但蔣介石也有他自己的打算,他成立統一的特務機關,只是為了讓他便於指揮,壓根沒想將整個特務組織全交給二陳,因此,局長雖然讓陳立夫當了,而下面三個處卻是各成系統。
一處統原來的CC派,二處統原來的復興社,三處開始兩方面人都有,後來也撥歸復興社,CC派再也不能問津。
三個處不但各自成一體,而且辦公也不在一個地方,第一處設在南京道署街,第二處設在雞鵝巷,第三處設在山西路,基本上是老死不相往來。
戴笠由於有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