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第3/4 頁)
陳立夫也居然當選為立法院的副院長,這年年底,他還兼任了行政院不管部部長,官運雖然亨通,只可惜蔣介石的政權已處於風雨飄搖中,他的高官也當不了幾天了。
蔣介石當了總統,不得不玩弄一些“還政於民”的把戲,實施所謂“憲政”。
但實施憲政後,國民黨的黨務經費就不能再在國庫開支了,龐大的中央黨員通訊局這個包袱太大,儘管陳立夫搞了些外延單位,最終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因此,黨員通訊局不得不再次改組。
這時的陳立夫由於當上了立法院副院長,對黨員通訊局的改組他積極贊成,並很快付諸行動。
但對於中統這攤人馬,他是絕對不會放棄的,他仍然採取上次的辦法:換湯不換藥,將中統想辦法塞到行政部門去,以解決經費問題。
陳立夫透過與中統骨幹幾次密商後,決定在內政部下設調查局,將中統組織全部塞進局內,而“中央黨員通訊局”的名稱仍然保留,只是成為一個單純黨務機構,而中統全班人馬則從黨通局移到內調局。
這一計劃提出後,即得到內政部長張厲生的同意,在立法院討論時,陳立夫吸取上次擱淺的教訓,這次他以立法院副院長的身分,動員了一些CC派及與CC派親近的立法委員施加影響,才勉強透過。
1949年5月,內政部調查局在廣州正式成立。
其局本部及下屬各級分支機構的官員和工作人員,均由陳立夫一手安排。
內政部調查局按規定設局長一人,陳立夫便委派老牌中統特務季源溥擔任;副局長一人,陳立夫原準備讓黨通局副局長王保身擔任,但後來內政部長張厲生下臺,李漢魂當了部長,他也想插一手,便推薦桂系的張益民任副局長,陳立夫為應付新的形勢,只好答應。
局本部設四處二室:第一處為指導處,處長張慶恩,副處長朱凌雲,第二處為研究處,處長徐政,副處長黃九成;第三處為交通處,處長蘇恕誠,副處長袁更;第四處為總務處,處長陳慶齋,副處長朱韻濤;人事室主任李裕德;會計室主任王大光。
局本部建立後,分別在各省市設立調查處,規定各調查處設處長一人,副處長一人,秘書一人,調查處下一般設三個科,分管與局對口的各種事務。
另外,還在貴陽、重慶、海口、華北、臺灣五個地方設立了辦事處。
內政部調查局就這樣開張了。
內調局可以說生不逢時,它成立的時候,人民解放軍已經打過長江,南京宣告解放,各路大軍正向中南、西北、西南各省勝利大進軍,迅速消滅殘餘敵人,解放廣大國土,在這種情況下,廣州城裡一片混亂,國民黨大小官員都在打點行裝,紛紛準備飛臺灣、跑香港、逃海外。
陳立夫在這亂世之中,所能做的工作也只是收拾殘局了,因此,內調局成立後,其主要工作,便是著眼於大陸解放後的潛伏和破壞活動。
陳立夫在與內調局長季源溥反覆商量策劃後,主要辦了三件事:第一,派第一處副處長朱凌雲到香港去,籌辦潛伏特務訓練班,他們計劃以香港為據點,陸續派特務到這裡受訓,訓練後再派遣回大陸實施破壞。
第二,派中統骨幹黃雨青到華北去,與當地中統特務取得聯絡,準備在綏遠或者北平建立華北潛伏據點,然後就地派遣特務,在華北地區進行潛伏破壞活動。
第三,將情報活動的重點從大陸轉移到大陸周圍的東南亞一帶地區,陳立夫認為,隨著大陸的解放,大陸共產黨的情報對於他們是十分重要的,在東南亞一帶建立情報據點,可以對大陸造成一個情報包圍圈。
陳立夫與季源溥特擬定了一個計劃呈報蔣介石,蔣看後甚為讚賞,特撥出10萬銀元作為經費,要他們儘快將情報點建立起來。
後來,隨著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進展,陳立夫的這些設想,有的成為泡影,有的雖然進行了籌辦,也因種種原因而沒有辦成。
此時,人民解放軍已解放上海、橫掃江浙、進軍閩南、逼向廣州,國民黨政府只好西遷重慶,陳立夫知道大勢已去,他一方面派季源溥到臺灣去建立內調局局本部,另一方面派副局長張益民急飛重慶,儘快籌建內調局大西南指揮中心。
張益民到重慶後,經過很大努力,工作卻不見成效,因張益民屬桂系,CC派人物都不太聽他的話,所以內調局大西南指揮中心始終沒有建立起來。
後來,張益民搞了個“西南遊擊區”的計劃,他委派一些中小特務到各縣去發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