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1/4 頁)
記住,這‘榔頭’可不是指耕地種田的榔頭,是指人參的果實,六七月間參果初發,顏色黑青,形似榔頭,故稱‘青榔頭’;八九月間參果成熟,顏色鮮紅光潔,故稱為‘紅榔頭’,這些都是我們山裡人自造的土話,難登大雅之堂”,說完哈哈大笑起來。
靜虛道長接過四爺的話:“這‘放芽草’既是抬參的最好時節,又不是抬參的最好季節”,我聽後,心中不禁暗想:“不愧是牛鼻子老道,說話果然夠玄夠怪,什麼話都得反著正著一起說,而且還都不出錯,要是放到太平盛世,也不愧是一名國家的棟樑“。心中雖然如此所想,但臉上不能表露出來,還得謙虛地接道:“道長此話怎講,晚輩望求賜教”。人都喜歡被捧著說話,就比如,一個教書先生,有十分的能耐,你要捧著他說,他能給你教出十二分來;又比如,一個媒婆,手裡有十名如花似玉的姑娘,你要捧著她說,她能給你領出十二個來。靜虛道長當然也不能跳出這個俗套,見我虛心有加,他也是耐心相答:“說它不是最好的季節,是因為這個時節的參苗初生,很難辨認,如果不是道行極深的抬參人幾乎不能發現;說它是最好的時節,是因為大家都怕抬不到人參而都呆在家裡,我們搶在前頭,自然能夠有所斬獲”。旁邊的洪屠戶終於耐不住性子,捅了捅四爺說:“有話咱們邊走邊聊,先祭拜了老把頭再說”,四爺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無可奈何的說:“老洪啊,老洪,你是一直改不了你性急的毛病了,既然如此,咱們先到把頭廟罷”。
四爺一聲令下,我們四人和隨行的五個夥計一起攜帶了足夠的紙禡香袔前往把頭廟。入了把頭廟,我們幾人邊燒紙邊誠心念老把頭臨終前寫的《絕命詩》。傳說老把頭之所以會被如此尊敬,除了昇天成仙、解救路人之外因為他忠肝義膽,據說他當時本能夠逃生,是因為尋找與他同去的失蹤兄弟張祿而導致飢餓而死的。這當中還有一段故事:
傳說山東萊陽有一戶孫姓人家,老兩口就一個兒子,取名為孫良。這一年,山東大旱,災民把方圓幾十裡的草根樹皮都吃乾淨了,每天餓死的人不計其數。孫良聽說關東不鹹神山出產人參,便和家人商量要闖關東。可家人早就聽說關東山高林密、虎豹成群,死活也不答應他去。可孫良是個有志氣的人,說要做什麼就一定要做成,最後家人無奈,湊齊了點盤纏送他上路。孫良吃盡了千辛萬苦,終於來到不鹹山內,林子裡數不盡的獐狍野鹿,奇花異草,把個孫良樂得找根棍子一拄就放起山來。只可惜,他一連走了好幾天單棍都沒開眼。這天,他正在林子裡放山,突然遇到了同行。神山裡人煙稀少,人見人格外親。一打聽,這人也是山東萊陽的,叫張祿,經過交談兩人還挺投緣,於是就摟土為爐插草為香,結拜為生死弟兄。孫良比張祿大兩歲,孫良為兄張祿為弟。別看張祿年齡沒孫良大,可他放山的年頭多,很有經驗。他就教孫良認識什麼是幾品葉,什麼是“刺官棒”(一種假人參),還給孫良講人參精變大姑娘的故事,還有許許多多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傳說,在孫良的心裡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這一天,孫良和張祿分頭出去遛趟子(搜人參),約好三天後回來見。孫良出了戧子(簡易窩棚)走了一頭晌兒,在一個向陽坡上發現了一大片人參。他樂壞了,一口氣兒挖了好幾棵,又在那兒的樹上刻了“兆頭”(記號),就捧著人參回到窩棚裡去等兄弟張祿。可是一連等了三天張祿也沒回來,孫良擔心兄弟出意外,就出了戧子去找人。 茫茫林海,孫良走啊走,找遍了大山各處;他找啊找,找遍了河溝坡岔;可是到處也不見兄弟的蹤影。就這樣,孫良一直找了六六三十六天,連餓帶累,就昏倒在一塊大臥牛石頭旁。他醒來後,咬破手指在大石頭上寫下了《絕命詩》,絕命詩的版本有很多個,其中一個是這樣寫的:
家住萊陽本姓孫,
漂洋過海來挖參。
路上丟了好兄弟,
找不到兄弟不甘心。
三天吃了個喇喇蛄,
你說傷心不傷心
日後有人來找我,
順著古洞河往上尋。
寫完,孫良就靠在這塊臥牛石上死了。最玄的是,老把頭死後屍體竟能靠著臥牛石巋然不倒。一夥夥進山的獵戶、採藥人發現孫良的《絕命詩》之後,就開始傳誦他的義舉,傳來傳去,最後竟傳到康熙耳朵裡。為驗明真偽,康熙還親自來到長白山的臥牛石上觀看,果然看到老把頭的屍體立在那裡,康熙點點頭,自言自語地說:“此人勇敢忠義,我封他為山神爺老把頭,今後農曆三月十六就是他的生日。” 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