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部分(第3/4 頁)
了蔡道的大舅哥,李乾順即便是在怎麼信任於他,也不想繼續將其留在自己的身邊,即便當初迎娶蔡家大小姐還是這位西夏國國主最先出的點子。
漢人的君主和受漢人文化薰陶的君主,都會對自己的臣子報以最大的懷疑,而不是信任。
對於這一點,李察哥便看得非常清楚,因此,他對於這一次的西征非常地上心。
在有了充分的準備和情報之下,李察哥和這些西夏部族首領們居然只用了一年的時間就平定了整個西域地區。
而蔡道的姐姐自出嫁之後,便像換了個人似地,對李察哥千依百順,不但為她的夫君生下了很多子女,還成為了她的賢內助。
在隨後的歲月裡,李察哥很快就穩固了自己在高昌的統治,並且,在隨後的一次大戰中,率領大軍打敗了十倍於己方兵力的塞爾柱帝國聯軍,稱霸整個中亞地區。
三個國家共同進步,雖然不符合大宋短期的利益,可是,西夏國和遼國一旦恢復了生機,既可以替宋國擋住來自更北方遊牧民族的侵襲,也可以從另外一個方面刺激大宋國內部進行自我革新。
相反,原本應該得到這個功績的耶律大石,從大宋天佑六年開始算起,他一直領兵在黃龍府附近圍剿了完顏部和完顏阿骨打。
開始的五年,與其說是圍剿,還不如說是被動防守。要不是蔡道一直壓著大遼國內軍方的反對勢力,耶律大石早就被別人頂替到了。
不是蔡道不願意換人,還是他在遼國主政的那幾年中,竟然沒有在遼國內部發現一個在軍事能力方面超過耶律大石的,何況,這廝的主政能力其實一點也不弱。
出現這樣的局面,也只能怪耶律洪基和耶律延禧這祖孫兩個昏庸到了極點,而完顏阿骨打妖孽到了極點。
耶律敖盧本質上算不得一個明君,而他較為寬厚的性格,甚至上都算不上一個合適的君主。
一個沒有任何威嚴,只靠仁厚的好名聲,在大宋那就是仁宗,可是,誰讓他生長在遼國呢?
好在,蔡道做了他的仲父,實行的新法也杜絕了以往遼國耶律姓和蕭姓貴族把持朝政的慣例。遼國的新禁軍自然是比不上遼國建國初年的實力。這一點,蔡道也向其坦誠了。
最終章
耶律敖盧雖然不是明君,可是,他可能是歷史上對於自己母親相好最好的皇帝。
他是真的把蔡道當成自己的父親服侍。從這一點上來說,不知為何,小趙伴一直都對蔡道心懷疑慮,也許他身邊的那些儒生一直都在給他灌輸蔡道是個大奸臣的思想。
故此,自從擔任遼國宰相以後,蔡道一直都沒有回國,不管做出當時看似多麼不合理的決定,耶律敖盧都大力支援。
蔡道畢竟是個宋人,他在遼國實施新法,其間鬧出過不少叛亂的鬧劇。
之所以稱之為鬧劇,因為,沒有一起叛亂,是有蔡道派兵剿滅的。
遼國新五京道內部發生的叛亂,不出三天,叛亂者不是被自己的部將斬首,就是被附近憤怒的百姓圍殲而死。
遼國百姓可不是宋國百姓,即便是漢人,也受到契丹族人的影響,擁有自保能力。何況,蔡道也在遼國內部施行了保甲制度。
而五京道靠近邊疆地區,只有一起叛亂最終逃到了漠北,其結果,沒有人知曉。其他也都被平定了。
至於黃龍府周圍想要投靠完顏阿骨打的部族,則全部都被蔡道或是遷移,或是交由耶律大石在冰雪解凍前予以剿滅。
耶律敖盧既然待他這麼好,蔡道自然也會代之以誠,全力助其加強皇權。遼國後來雖然並未完全廢除捺缽制度,可遊獵基本上都遵從於四季農時。比如,夏季的時候就回到上京以北進行遊獵,春季和秋季折回去東京道和興京道,而冬天則會去中京道。
耶律大石在黃龍府一直呆了整整十五年,才算徹底剿滅了整個完顏部,即便如此,他一生開始最大的勁敵完顏阿骨打也不是被他所殺,而是年老力衰,加上遼國一直所採取的圍困政策,讓這位梟雄活活病死的。
這個時候,蔡道早就離開了遼國。
為了獎賞他的功績,耶律敖盧准許耶律大石可以率領願意追隨他計程車兵,以及招募一部分士兵,成為興京道都統,並且在河套頂部在建築一座新城。
明面上,耶律敖盧這是想要藉助耶律大石的才幹和能力,為下一步征服漠北各部做準備。其實,他是完全遵照蔡道留下的話,給予了耶律大石那片新城的自主權,至於能否攻下漠北,那就要看耶律大石自己的能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