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4/4 頁)
心滿意足了。
然魏徵此時想的是另一件事,他不動聲色,搖頭探腦向西北遙望,眼睛眯縫著,好半天才答道:“臣老眼昏花,實在看不見什麼。”
“怎麼會看不見呢?現在陽光明媚,九萯山高聳在那裡,皇后現在正躺在山中的昭陵之中。”
“昭陵?”
“想是魏卿已經看見了。”
“唉,原來陛下看的是昭陵,臣還以為陛下說望見獻陵如昭陵一般。
若說是昭陵,臣倒是能看見。”
李世民聽罷此言,心中一寒,馬上知道魏徵是在諷刺自己:對自己的皇后如此上心,卻忘了昭陵之西埋葬著高祖的獻陵! 李世民一時語塞,不知道說什麼才好。
魏徵又問道:“陛下,夫妻之情難道勝於父子之情嗎?”
唐王朝建立之後,李淵開始提倡周、孔之道,武德二年,他令國子學立周公、孔子廟各一所;武德七年,以周公為先聖,孔子配享,並封孔子的後代為褒聖侯。
及至李世民即位,他於貞觀二年詔停周公為先聖,而尊孔子為先聖,顏回為先師,大力尊儒崇經。
李世民這樣做,是他和群臣在弘文館裡多次討論出來的結果,即治理天下要靠儒家的“王道”,即以尊儒崇經來教化天下,達到“正君臣,明貴賤,美教化,移風俗”的效果。
儒家學說中,有一套嚴格的綱常倫理道德,簡言之,就是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為中心的等級秩序,其他關係不能撼動此柱石。
李世民現在一味懷念皇后,卻將離皇后埋得不遠的高祖忘得一乾二淨,顯然與這套倫理有悖。
其為君王這樣做,若傳揚天下,人們私下會說:當今皇上口口聲聲讓大家尊儒崇經,可他自己卻不是那麼回事,皇上尚且如此,又如何教化天下呢? 李世民聽言品出味兒來,又潸然流下眼淚,說道:“魏卿,你不要說了。
。。
建昭陵賢后入葬 賺孝名魏王刻石(8)
朕思昭陵而忘獻陵,是朕不對。”
魏徵見李世民已經認錯,也就不再窮追猛打。
眼見天色將晚,君臣二人緩緩步下樓觀。
李世民走到地面,扭頭對侍立一旁的太監說道:“傳朕的話,明日讓將作監來此拆掉樓觀。”
魏徵忽然跪下,叩首道:“陛下,臣一再冒犯龍顏,望皇上恕罪。”
李世民攙起魏徵,說道:“魏卿,你怎麼了?大丈夫行事敢作敢當,你既然敢累上諍言,難道說過之後又後悔了?”
“臣不後悔。
臣其實也心傷皇后,如此賢德之皇后,卻壽夭早終,使陛下失一良佐,臣亦恨蒼天無眼。”
李世民點點頭,說道:“朕拆掉樓觀,是懾於你所言之人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