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3/4 頁)
李世民今日的心情不錯,就覺得魏徵所言頗為順耳,遂微笑道:“魏卿,你不要說了,朕明白。
朕今後不變此條禮法,三品以上官員見到諸王依舊不下馬,這樣成嗎?”
魏徵躬身道:“臣代群臣謝陛下英明。”
李世民微笑道:“朕依了你的意見,即為英明,若不依意,就是昏庸了?”
“臣不敢。”
李世民起身道:“今日天氣不錯,魏卿,你有興致隨朕到苑內行走一回嗎?”
“臣奉旨。”
今年進入冬季後,天氣似乎冷得不快。
往往一陣寒流過來,陰冷數日後,復又豔陽高照。
魏徵隨著李世民打馬入了西內苑,李世民入苑後並不歇息,打馬直奔苑北首,到了那座樓觀前方才停馬落地。
魏徵知道這座樓觀的用處,但佯作不知,而是讚了一句:“這座樓觀建得好哇,登高四望,遠處景色可以盡收眼底。”
李世民瞪了魏徵一眼,顯然不滿他竟然不知此樓觀的用處,說了句:“你懂什麼?朕建此樓觀若僅僅為了觀望景色,難道會如此無聊嗎?”
他說罷,開始拾階登高。
魏徵不敢再吭聲,默默隨其身後攀登。
到了觀頂,李世民手倚護欄,眼望昭陵方向,輕輕說了句:“敏妹,我又來看你了。”
西內苑的正北方偏東一點,即是涇水和渭水的交匯處。
涇水清澈,渭水渾濁,到了這裡一清一黃,煞是分明,世人所說的“涇渭分明”即是此景。
從涇水上行,過了涇陽縣,即是醴泉縣,九萯山背靠涇水,昭陵即建於此。
李世民在西苑中建樓觀,從此向西北望去,即使是晴空萬里的時候,也只能望到一泓清水,以及沿水的蒼茫景色,難見九萯山的蹤影。
李世民來此登高望臨,壓根就看不到昭陵,他這樣做,無非是寄託對長孫嘉敏的無限懷念罷了。
魏徵並不理會李世民在那裡長吁短嘆,獨自揹著手,向樓觀西首踱去,擺出一副欣賞景色的樣子。
。 想看書來
建昭陵賢后入葬 賺孝名魏王刻石(7)
李世民還在那裡喃喃自語:“敏妹,你獨自在那裡,定是寂寞得很。
好歹這些日子有菁兒在陵前陪你,倒是免了一些孤單。”
說到這裡,李世民腦海中浮現出長孫嘉敏閉目躺在墓中,四周皆是冰涼的石壁,心中一陣抽緊,眼淚不禁又流了出來。
魏徵站在東面一直不過來,任李世民在這邊長吁短嘆。
過了良久,李世民的心情方才平復下來,他呆呆地望著遠方,似乎難以擺脫長孫嘉敏已逝去的現實。
大凡皇帝對於後宮佳人,往往見異思遷,讓其將情感專注於一人之身,實在太難。
李世民性愛獵豔,對能上眼的女人是見一個愛一個。
他儘管這樣,對長孫嘉敏的情感始終不褪色。
這在皇帝叢中,實屬罕見。
當世及後世許多人說起這件事,覺得有點費解。
待李世民平復下情緒,他才想起魏徵隨自己登上臺來,遂喚道:“魏卿,你過來。”
魏徵依言緩緩走過來。
李世民問道:“魏卿,朕在這邊垂淚傷心,你緣何無動於衷?”
“陛下,臣上臺來覺得四周風景實在美妙,就在這裡默默觀賞。
陛下為何傷心垂淚?咳,想是臺上風大,加之臣年老之後,耳朵有點背,就此忽略了。”
“哼,你耳朵可能有點背,可眼睛卻不瞎呀。”
李世民顯然不相信魏徵的話。
“臣不敢欺君。”
“好,朕姑且信你。
魏卿,知道朕為何建此樓觀嗎?”
“臣不知。
想是苑中花木池水秀麗,再造此觀登高而望,將遠處景色也盡收眼底,如此可以閱盡周圍美色吧?”
“看來你真是昏聵了。
朕建此觀,可以登高望見昭陵,以此可以憑弔逝去的皇后。
魏卿,你向那裡看。”
李世民手指昭陵方向,“可以看到九萯山的模樣,朕居宮中,到此就可以與皇后相會。
魏卿,你看到了嗎?”
魏徵此時心中也深為李世民對長孫嘉敏的情感所感動。
李世民如此難忘皇后,長孫嘉敏雖在幽界,也應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