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4 頁)
蒙古滅金以前,幾乎沒有琢玉業。滅金後,特別是建立元朝,將首都遷至大都入主中原後,由於受金代文化和漢文化的影響,元朝琢玉業得到很大發展。
元朝琢玉業有很大發展,其特點為:
a。接受漢族傳統的愛玉風上,近取金宋、遠法漢唐
b。繼承宋金傳統琢法技藝。元朝政府網羅掌握了大量的工匠,使之官辦手工業生產
c。沿用宋金玉器傳統題材:花卉紋的延續,螭虎紋的再興,春水玉、秋山玉的進一步世俗化,虎紋是龍子之一,始見西漢,歷代雖有雕琢,但運得均不多,元代螭虎紋不僅應用得多,而且非常成功,並創造元代的風格。江春水玉逐漸演化為鷹擊天鵝、蘆雁荷藕圖;將秋山玉逐漸衍變為福鹿圖案。其影響一直波及明清。史書記載看,元明清三代,宮廷玉器匠前期得到更大的發展。元代玉帶鉤曲線較為平緩,但玉器增大,多成琵琶形。
元代朝廷對朝廷用玉倍加重視,一方面為了便於在漢族地區統治,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滿足蒙古貴族的需要,具體表現有:
a。朝廷控制玉料、玉砂
~元代玉產地有和闐及匪力沙兩地,官辦玉作坊利用和闐、匪力沙所出玉材輾玉。輾玉砂亦稱「磨玉下水砂」
b。朝廷專設琢玉機構
~元代官辦手工業很發達,元朝政府設有許多管理手工業的機構和官辦手工業作坊
~元朝的官辦手工業玉作坊,始終以元大都為主,那裡有金代的琢玉傳統。另一個設在杭州,因有南宋良好的琢玉基礎
c。朝廷琢制巨型玉器
~由於受玉材及雕琢技藝的限制,中國玉器一向以小巧玲瓏著稱,因而常被劃入古玩類,其科學藝術及歷史價值常被研究者忽視
~中國玉雕史上,第一件真正的巨型玉雕應為元「瀆山大欲海」(此為金代玉匠雕琢的)
~蒙古、元代朝廷有琢至大件玉器的愛好
d。有專門的朝廷用玉
~蒙古、元代朝廷用玉主要在生活用玉,佩玉及處理公文用玉等方面
~元代處理公文的玉器要屬國璽及玉押
~玉押始於五代,但實物始見於元,元代百官多不能執筆畫押,就以象牙、木刻而印之。而玉押只有一品以上高官由朝廷特賜方可使用
元代玉器之藝術特點
a。玉器形體氣勢較大
b。雕琢技藝爐火純青
c。裝飾技巧新潁別緻
~花卉紋、螭虎紋裝飾應用得非常成功
~倭角的處理非常得體。元代玉匠在方形玉器的處理上,硬挺挺的直角,為流動的倭角,剛柔並濟,同時在邊框內外緣刻兩條粗陰線,更使元代玉器的線角顯得十分優美
~玉器的搭配技巧十分熟練
d。仿古玉在唱主角
~元代最明顯的仿古玉實物,要算玉瓶與玉尊,而仿摹的物件或是周代青銅尊,或是早期陶瓷貫耳瓶,為清玉器大量摹青銅器、陶瓷器開了先河
e。新潁玉器展示風采
~元代新款玉器除玉押、帽鈕外,還有玉帶環、玉帶扣等
第十六章明代
明代玉器的發展至少在五個方面導致明代的玉器再度繁榮:
a。明帶海路貿易的繁榮,確保玉寶行業的材料供應
~明代陸上貿易,換回了大批和闐玉;海上貿易,得到了大量珍稀寶石
~明代王公貴族特權階層,除繼續使用傳統的和闐玉外,大量覓寶石,這是明代出現的新情況,因中國人對玉石的珍視程度,歷來超過寶石,這是明代海上貿易的結果
b。明代實行的新匠戶制度,有利玉器專業化生產
~明代雖仍沿用元代的工匠制度,及把工匠編入專門的匠籍,不準隨便拖離匠籍改業,但明代匠戶教員帶有更大的自由,使工匠有發揮自己聰明才智的機會,因而促進明代的手工業
~明代工匠分為輪班匠和住坐匠兩種
c。明代商品經濟的發展,推動玉器行業的繁榮
d。明代市民文藝的熾盛,影響玉器的世俗化程序
~玉器的世俗化傾向,從宋代已開始
~明代由於程朱理學的泛濫,道教的傳播,民俗深入民眾,吉祥圖案遍地開花,玉器表現也很突出
*戟磬圖案:「吉慶」
*萬意:「萬」以示吉祥萬德、萬壽無疆
*桃:「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