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部分(第3/4 頁)
方,卻不駐兵於洛陽,卻會以拱衛京師為名,屯兵於虎牢關,掌握著西入洛陽的雄關要塞。
這樣一來,表面上在世人眼裡,袁方在京中並無一兵,但只要形勢有變,他的鐵騎一日之內,就能從虎牢殺到洛陽城下。
劉協這個天子,是個能折騰的人,袁方不會讓他成為自己的累贅,當然也不會讓他給自己添麻煩。
“袁卿,你此話當真?”劉協語氣激動的問道。
袁方卻淡淡道:“臣袁方行事,向來言而有信,陛下若還有疑,不妨先回洛陽,看臣所為便知。”
到了這般地步,劉協其實也別無選擇,難道他還能不答應袁方麼?
懷抱著著希望,劉協只得應充袁方所請,率領著后妃,還有他的文武百官,重新回往了洛陽城。
袁方護送天子還京,為顯示誠意,卻並沒有入京,而是率軍退還虎牢。
緊接著,大批的糧草,就由虎牢送運往了洛陽城,以賙濟天子和文武百官。
同時,袁方則將尊王的檄文,宣佈於世,廣散於天下各地,以實施尊王攘夷的戰略。
袁方用他的實際行動,表明了他尊王的誠意。
經過這一番動作,劉協終於相信了袁方的“忠心”,甚至有些受寵若驚,聰明如他,豈能不對袁方有所表示。
幾天後,天子的使臣董昭,就再次來到了袁方營中,向袁方宣讀了封賞的賜意:
賜爵長平侯,封車騎將軍,假節鉞,奉天子之威儀,征討海內不臣。
聽到這道聖旨,袁方麾下諸將們,個個興奮如火,眼珠子都在噴血。
袁方也笑了。
什麼車騎將軍,什麼長平侯,這些虛名固然有些用處,但聖旨最後那句話,才是他最想得到的。
奉天子之威儀,討海內之臣。
這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從今往後,袁方就可以打著天子的旗號,想打誰,就打誰!
就憑這道旨意,這一趟洛陽之戰,值了。(未完待續。。)
第二百四十五章 無法拒絕的託付
漢之軍制,大將軍為軍隊之首,統領全國之軍隊。
大將軍以下,則為驃騎將軍,而驃騎將軍之下,便是車騎將軍。
袁紹就曾自號為車騎將軍,但他這個車騎將軍乃是自封,名不正言不順,不似袁方這般,乃天子親封。
今袁方受封車騎將軍,便使袁紹這個車騎將軍,成了一個假冒貨,這也是對袁紹的一種羞辱。
顯然,劉協這是對袁紹之不臣,一種間接的懲罰。
當然,袁方封任車騎將軍,只是名義上的全**隊第三號統帥,實際上又有誰會真的聽從他的號令,眾諸侯們看得還是實力。
但袁方得到的,卻是天子大義的旗幟,這其中的政治影響的軟實力,卻是不可小視。
至於那長平侯,卻是漢將軍衛青的爵位,天子以此來封袁方爵位,顯然是想讓袁方能如衛青那位,為漢室而戰。
車騎將軍和長平侯的封號,固然可喜,代天子征伐不臣,這才是最重要的。
將來誰打袁方,就是對天子不敬,而袁方打誰,就是為天子討伐不臣。
有了這道聖旨,別的不說,最起碼他統治區內,那些心向漢室的清流,都會老實許多,這對於袁方收取人心,穩定統治有著極大的幫助。
“恭喜袁車騎,此番洛陽之行,雖然有些曲折,但這尊王攘夷之計,到底還是功成了。”
董昭將聖旨奉上,拱手笑道。
袁方一手指過聖旨。一手撫董昭之肩,感嘆道:“此計能成,公仁居公至尾。”
“將軍用兵如神,昭只是錦上添花而已。”董昭謙遜道。
袁方哈哈大笑,當即下令設宴,厚待於董昭。
一番酒宴招待了董昭,袁方又請董昭回往洛陽,為他看住天子,還有洛陽百官,一旦有什麼異變。即刻能報與他。
董昭欣然領命。遂拿了袁方的謝表,帶著十餘萬斛作為獻禮的糧草,還往洛陽。
今袁方有了董昭,就等於在漢帝身邊。安插了一隻耳目。隨時將洛陽的形勢。掌握在自己手中。
未有多時,袁方尊王,被天子封賞的訊息。就傳遍了大河南北。
今楊奉為袁方所殺,河內的張楊實力受損,忌憚於袁方的聲威,不敢再有所行動。
至於曹操,洛陽以南被袁方擊敗一陣,實力再度受損,退還潁川之後,也不敢再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