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4 頁)
設想一下,你會在什麼場合對什麼人說“不”!
再進一步設想一下,有什麼因素會阻止你說“不”:眼神,表情,同情心,理解,等等。
確定自己克服阻礙的指導思想:“不管你多麼氣,我的主意已定!”“不管我多麼同情你,我還是堅持說‘不’!”
你應當知道,你是能堅持說“不”的!
要為自己將要做的事情感到高興,任何事情都不會改變你的想法!
只有相信自己說“不”不是沒有道理的,才能讓別人相信自己。
如果覺得自己無權對別人說“不”,或者在一開始就告誡自己,別人肯定會說三道四,那麼這種人肯定成功不了。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預感自行實現(1)
預感自行實現是人們引導自身“命運”的一種機制。如果我們對某件事情抱有堅定的信心,那麼這類事情多半能發生。
所謂預感自行實現,專業書籍中是這樣定義的:預感自行實現是人們引導自身“命運”的一種機制。舉個例子來說吧:即便你一再告訴自己,你作為一個女人和男人具有相同的能力,但是在你的內心中卻有一種潛在的懷疑感,不相信自己的這種看法。也許自己是挺能幹的,但是還就是差那麼一點點。對已經到手的麻雀我已經滿足了。你可能根本沒有去想,應當去爬上屋頂,爭取抓到那隻鴿子。在這裡,有兩個障礙需要排除:一個是害怕爬屋頂,一個是害怕弄得不好說不定連麻雀也丟了。要知道,你如果爬了,那麼你有可能得到兩個回報:攀登的樂趣和屋頂上的鴿子。“如果我鴿子也沒抓到,人卻摔了下來,那怎麼辦?”如果你這麼去想,那麼人生還有什麼樂趣可言呢?我們應當反過來去想:“我既能享受攀登的樂趣又能得到屋頂上的鴿子,這不是雙豐收嘛!”
在實際生活中,有許多女人顯然還在堅持陳舊的自我價值觀:我不行。她們應當把自己的能力和別人的比試一番,超越自己的界限,享受成功帶來的快感。
始終消極評價自己的人,等於埋下了預感自行實現的種子,它必然會在實際行動中表現出來。
許多女人對待自己的人生,對待自己的未來沒有奢望,她們不相信自己有力量在職業上取得成功,但是事到後來她們卻抱怨,自己的童年多麼“不順”,有多少好機會全錯過了。這種事後抱怨又有什麼意義呢。正確的做法應當是:反省自己的消極思想意識,代之以積極的健康的思想觀念。路德維希試驗可以告訴我們,思想觀念可以產生強大無比的力量。
在一根繩子上固定一個小重物,用手抓住繩子。現在你要做的是:第一,手不要動,第二,用自己的觀念想象重物在移動。過了一段時間後,重物果真會按照你設想的方向移動。
諸如此類的試驗還有許多,例如,運動員如果堅信自己能出好成績,他就有可能改善自己的成績;學生如果得到了老師的良好的評價,他就有可能提高自己的成績。
只要有信念,我們不僅能移山,而且還能影響我們自己的成績、情緒和其他許多方面。
我們大家都知道,如果我們對某件事物抱有堅定的信心,那麼這類事情多半就能發生。
佩特拉是一個例子。她很清楚,自己對一個人抱有什麼樣的期望,這個期望就有可能會影響到這個人的行為舉止:來了一位新同事,她堅信這個人肯定是一個和藹可親的人,果真他的確表現出他是這麼樣的一個人。這就是說,待人接物的方式有可能使一個人成為一個和藹可親的人。
一個考生如果還沒考試就認為主考教師要和自己過不去,那麼他對待主考教師的方式就可想而知了,他對待老師的方式足以引起老師的反感和討厭。
當然,對某一個人抱有什麼樣的看法,這本身不足以使這個人變成一個好人或壞人。這種看法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持有這種看法的人會在一定的場合和一定的時刻表現出某種特定的表情。
如果一個人一大清早起來情緒就不好,那麼從掛衣櫥拿出來的衣服多半是心情不好的時候穿的,這個時候,不好的心情就會表現在臉上,結果後面的公共汽車也沒趕上,到了辦公室的時候心情還沒有平靜下來,這個時候領導肯定會過來批評你,說你上班遲到了。
這種情景相信是每個人都經歷過。預感自行實現常常很難發現,因為它發生作用的地方是潛意識的最深處。而且由潛意識的控制引發出來的期待值常常具有各種各樣的偽裝,隱藏得非常巧妙。我們平常很難發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