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2/4 頁)
系統可能由此而受到損害。
女性壽命比男性長。雖然她們比較頻繁地看醫生,但卻很少真正生病。不久前,我在一份日報上看到一則簡訊,說女性之所以很少患面板癌,是因為她們經常進行黑素瘤檢查。女性進行其他預防性檢查的次數也比男性要多。這一切均可以證明,細心地對待自己,為了自己的健康坦白地承認自己的痛苦和擔憂,儘可能把負面壓力保持在最低程度,具有多麼巨大的意義。
暴怒使人放鬆,憤怒令人生病
憤怒是暴怒經過控制後的變異。暴怒好比是一團煙火,很快就會燃燒殆盡,而憤怒卻會使人全身陷入極度緊張之中,這種過大的壓力消退得非常緩慢。
憤怒是對心臟損害最大的情緒。幾乎沒有人會懷疑,憤怒主要是男性的感覺。對健康特別危險的是,憤怒常常伴隨著猜疑、玩世不恭、喜歡貶低批評別人以及大發雷霆。這種組合是心肌梗塞發作“最直接的”途徑。男性的思維和行動方式,可能在某天把他們送進墳墓。參加過情緒控制課程班的男性再度患心肌梗塞的人數比未參加過的人低44%,其差別值得重視。補救的方法如此簡單,但卻很少有人去做。這種情況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不瞭解內情的人,往往很難發現某個人是否在工作上遇到了很大煩惱。對壓力敏感的人與其在衝突中的態度有很大關係。是否懂得僅僅有條件地讓煩惱——自身的和外來的——靠近自己,是一個主要的因素。由於女性很少充滿敵意的思考和行動,她們已經擁有了一個保護機制。儘管如此,女性仍然會感覺到和表現出暴怒,但卻很少是憤怒。女性的形式不太具有攻擊性。除此之外,她們的情緒也緩和得比較快。
女人,認識你的優勢(31)
還記得男性“砌牆”的行為嗎?從那裡就已經可以發現相同的模式:男性對緊張的生理反應程度大大高於女性。激動狀態持續的時間比較長,因此有害影響作用的時間比較長。
男性不僅喜歡憤怒,而且經常處於可能引發憤怒情緒的生活狀況之中。職業生活肯定比私生活更容易引起消耗持久的消極感覺。職業生涯要求比較多的調整適應,其壓力也是多種多樣、錯綜複雜的。經常承受很大工作負擔的男性,與近十年沒有體驗過這類壓力的人相比,患結腸癌的機率高五倍。
男性學會了不去感覺
被遺忘的兒子們
美國的一些有識之士開始抱怨一種壞現象:近十年來,年輕人的社會化問題受到的關注越來越少。幾乎無人再對他們施加教育方面的影響。年輕的男性忽視其自身的一些問題,如有攻擊性、多動症、學習成績差和自殺傾向。
在小學,男孩子坐不住,他們的語言能力還沒有發育健全,閱讀才能也同樣。此外,老師對男孩子的懲罰往往也比較嚴厲。處於青春期的男孩子相互關係則比較疏遠。他們希望能有一些可以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可相互間的信任卻越來越少。小團體裡的團結一致只是薄薄的一層粉飾。他們覺得自己必須表現得很酷才行。
心理學家批評的首先是“情緒誤導”。男孩子親近社會的行為和情感智商得不到任何支援。心理學家丹·金德龍把這方面的匱乏,以及暴力影片與遊戲消費的日益增加,視作“一場災難的保險藥方”。
男性研究學者威廉·波洛克認定,諸如“男孩子必須腳踏實地”、“我看不慣男孩子舉止像個女孩”這類的話得到廣泛認同。這使得男孩子如今得到雙重意義的訊息:他們一方面要符合傳統的男性角色,另一方面還要發展敏感和同理心,但同時又“絕對不能變得像個女人”。
與此同時,女孩子在學習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感情,訓練自己的同理心。從不好的方面看這可能使她們變得過於殷勤和關懷他人。但這應該會提高她們對人的認識,塑造她們的領導素質。她們學會了在尊重自己的同時,同時也尊重同伴。
我並不想要在此給孩子們寫一部教育手冊。然而女性必須徹底停止容忍男性的無能,開始勇敢地、明確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女性再也不應該繼續聽任自己因為攻擊侵犯、虛張聲勢和威脅恫嚇而停滯不前,聽任我們的文化和社會由於容忍暴力而被毀滅。
感覺:還不夠!
在朋友之間,男性喜歡先做後說。他們一起運動、玩牌,除此之外最多談談政治。只有在有女性在場時,談話才會涉及感情。而男性在需要談及自己情緒的時候,會感到特別缺乏自信。
20年前,情感失認症曾被認為是一種精神障礙。患上此病的人既不能辨別,也無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