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4/4 頁)
”的1929~1931的三年中,美國股市損失為80%。
2、財富500強公司的破產
次貸危機以來,全球被收購、被政府接管或者破產的主要金融機構與非金融公司已經數以百計,其中就有美林、雷曼兄弟、美國國際集團(AIG)、貝爾斯登、美聯銀行這些名列“財富全球500強”、曾經聲名顯赫、炙手可熱的公司。 。 想看書來
第二節 2008年金融危機中的完卵(2)
2008年12月3日,美國三大主要汽車製造商通用汽車、福特、克萊斯勒的CEO再次到華盛頓向美國聯邦參議院請求340億美元的緊急貸款。為了獲得貸款,三位CEO保證,放棄使用公司專機、未來一年只領取1美元的年薪。為了表示誠意,他們從賓州驅車800多公里到華盛頓,而沒有乘坐公司專機。
二、高盛:傾巢之下的完卵
在金融危機山呼海嘯般的席捲之下,說高盛毫髮無損自然有些言過其實。但在眾多“財富全球500強”接連倒下的時候,高盛不但活著,而且遭受的損失不過是皮肉之痛而已;危機之中高盛仍然能夠延續著它自1999年上市以來直到2008年第四季度才出現虧損的能力。問題是,高盛靠什麼延續其不虧的紀錄?
“股神”沃倫·巴菲特曾經將衍生金融工具稱為“金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量子對沖基金創始人、著名金融家喬治·索羅斯也就金融機構使用過高的槓桿率發出過警告。為什麼同樣製造、販賣、使用了大量的“金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高盛在殺傷別人的同時,自己卻沒有為其所傷?同樣使用了將近30倍的槓桿率,為什麼高盛能夠完好地生存下來?
1、損失僅38億美元
貝爾斯登、美林、雷曼兄弟三家投資銀行消失了,AIG在一隻腳已經踏入墳墓的時候被美聯儲用1700億美元納稅人的錢拉了回來。高盛的老對手摩根士丹利遭受重創,損失144億美元。
美國最大的商業銀行花旗銀行也是惶惶不可終日。因為損失慘重,花旗集團的CEO 查爾斯·普林斯於2007年11月下臺。花旗自己估計,2010年年底之前,花旗幾乎不可能盈利。
據彭博社統計,到2008年8月中旬,全球損失超過100億美元的金融機構已有14家,花旗以損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