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頁)
亞當斯死了,艾森豪威爾成了總統,會更可怕。” 因為日常事務都是謝爾曼·亞當斯處理,然後告知艾森豪威爾,*黨因此諷刺謝爾曼·亞當斯與艾森豪威爾間的喧賓奪主關係。謝爾曼·亞當斯因權力之大而被稱為“華盛頓第二個最有權力的人”,甚至美國《時代》週刊也間接地這麼認為。里根政府時期,先後擔任幕僚長的詹姆斯·貝克三世與唐納德·裡甘因為其權力之大、對美國內政外交影響之廣而被視為美國政府總理。
很多人在結束幕僚長任期後成為更高階別的官員。例如,尼克松的幕僚長亞歷山大·黑格在里根政府擔任國務卿;福特的幕僚長迪克·切尼後來先後當選聯邦眾議員、老布什政府國防部長、小布什政府副總統;福特的另一個幕僚長唐納德·拉姆斯菲爾德先後在福特政府、小布什政府擔任國防部長。
保爾森有著同樣從聯邦政府到高盛、然後由高盛再回到聯邦政府的經歷。
在哈佛大學獲得MBA的保爾森於1970~1972年曾擔任尼克松政府國防部助理部長的人事助理。1972~1973年,保爾森曾經擔任約翰·埃利希曼的助手,而埃利希曼是尼克松負責國內事務的法律顧問與助理,更是“水門事件”的關鍵人物之一,並因“水門事件”而入獄18個月。在離開尼克松政府後,保爾森於1975年進入高盛,1982年成為合夥人,並於1999年高盛上市後成為高盛CEO;2006年6月,在博爾頓的推薦下,他並不情願地成了小布什政府財政部長。2009年1月,隨著小布什的卸任,保爾森也離開財政部長的職位。有著大約7億美元家產的保爾森不知將成為華爾街哪家公司的CEO。
二、高盛的財政部
在美國,*黨的白宮與共和黨的白宮向來涇渭分明、各執一端。*黨強調的是聯邦財政收支平衡,而共和黨要求的是減稅。於是,克林頓政府在2000年卸任時,留下的是每年超過數百億美元的聯邦財政盈餘,而共和黨的小布什在2009年1月卸任時留下的卻是每年4550億美元的聯邦財政赤字以及高達11萬億美元的內外負債。
但是,讓高盛的人來領導美國財政部在最近這些年中似乎已經成了*黨與共和黨兩黨間少見的跨黨派行為。
1992~2000年克林頓的8年白宮任內經歷三位財政部長,其中最有影響力的是第二任,他就是高盛CEO出身的羅伯特·魯賓。
2000~2008年小布什在8年總統任期內同樣任命了三位財政部長,其中最有影響力的就是最後一任亨利·保爾森,而他也是前高盛CEO。
於2009年1月宣誓就職的*黨奧巴馬政府中,美國將繼續看到高盛留下的濃重身影。
首先,奧巴馬的財政部長蒂莫西·蓋納雖然他並沒有在高盛的任職經歷,但他多年得到高盛羽翼的呵護。他在美國政界的出人頭地就是始於得到有著純正高盛血統的羅伯特·魯賓的賞識而在魯賓擔任財長期間被任命為美國財政部第三號人物。
其次,奧巴馬的白宮全國經濟委員會主任的勞倫斯·薩默斯曾經是羅伯特·魯賓擔任財政部長時的下屬。現年53歲的薩默斯曾經是魯賓擔任財長時的副手。魯賓辭去財長職務前往花旗集團任職時,曾經大力向克林頓推薦薩默斯接任財政部長。而且又是在擔任哈佛大學校董的魯賓的推薦下,薩默斯從財政部長職位上卸任後成了哈佛大學校長。其後,薩默斯在哈佛大學校長職位上口無遮攔地得罪了女性(特別是知識女性)和黑人而惹下眾怒後,現年70歲的魯賓曾竭力維護薩默斯,無奈眾怒難平,薩默斯才不得不辭去哈佛大學校長職務。
就連為奧巴馬物色經濟團隊的兩個獵頭都脫不開與魯賓的關係:一個是邁克爾·弗羅曼,在魯賓擔任財長期間他曾經是他的辦公廳主任,後來又隨他去了花旗集團;另一個就是魯賓的兒子詹姆斯·魯賓。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二節 保爾森怎樣改變了小布什
亨利·保爾森對小布什政府最大的影響在於他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小布什。
小布什的第一任財政部長保羅·奧尼爾反對他減稅、反對他以打擊恐怖主義為名入侵伊拉克。但是,在副總統迪克·切尼等為首的新保守派包圍之下,奧尼爾不僅沒有能夠改變小布什政府的政策,反而導致自己與小布什不歡而散,於2002年底黯然辭職。奧尼爾在辭職後出版的《忠誠的代價》一書中,將小布什的內閣會議描繪成盲人一樣的小布什與聾子一般的內閣成員間的閒聊,從來沒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