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4/4 頁)
等發展中國家包括在內,而中國與印度是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最多的國家之一。
中國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已居全球第一(雖然人均遠不及美國)。如果美國政府在高盛的推動下,在全球範圍內要求對包括中國在內國家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量進行強制性限制與交易,那麼中國將為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與交易付出多大代價?而作為全球氣候商品交易所的股東之一,高盛又能從溫室氣體等氣候商品交易中獲得多大收益?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六節 直接投資的暴利
2006年7月透過收購西部礦業前股東3205萬股股權,從而趕在上市的前夜躋身西部礦業的股東。一年以後,這筆9600萬元的投資,在西部礦業上市之後,市值達到70多億,堪稱暴利。
高盛投資於中國工商銀行的億美元資金中的16億美元就來自高盛的私募股權基金。
面對高盛集團等國際投資銀行在私募股權投資這一直接投資業務中一再獲得暴利,國內證券公司自然豔羨不已。
2006年2月,中國政府正式實施《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投資管理辦法》,允許外國金融機構在中國國內進行直接投資。高盛等國外金融機構早將直接投資作為主要的發展方向之一,並且在中國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功。
然而,時至今日,中國國內券商仍未獲準開展直接投資業務。國內私募股權投資試點券商高管感慨說,國內券商開展直接投資業務已經醞釀了近兩年,卻始終沒有被批准下來。
自《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投資管理辦法》實施以來,高盛在中國的直接投資業務加快了步伐,正蓬勃發展。
中國優質民營企業已經成為高盛未來在中國的投資重點。2007年,高盛以億美元(據彭博社報導,金額為8000萬美元)的投資,獲得中國民營企業浙江紅獅集團25%的股份。成立於2002年的紅獅集團目前是浙江規模最大的水泥生產企業,也是國家重點支援的12家大型水泥企業之一。2008年1月,高盛投資1億美元入股中國最大的太陽能企業皇明太陽能集團。
第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