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部分(第3/4 頁)
使用便宜的松木柏木,以此來降低造價。
而這條褚彩老的座船,在建造的時候,算是不惜工本了,全船除了龍骨是使用的廣東產的鐵木之外,船肋和隔艙板材,也全部使用的是鐵木,許多重要的部件,也採用了荔枝木,船板更是直接使用的南洋一帶馬六甲、暹羅等地運回的柚木所造,整體上十分堅固,做工也相當不錯,當初的造價,肯定也相當高昂,起碼要超過普通二號福船幾倍也不止。
這條船在當初被俘的時候,捱了不少海狼的六磅炮的炮彈,也中過十二磅炮的炮彈,但是六磅炮的炮彈卻基本上都沒有能穿透他的船板,只是在船板上砸了個坑,只有十二磅炮的炮彈,可以穿透它的船板,看上去被揍得很慘,但是實際上對於船體損害並不是很嚴重。
以前被俘之後,這條船曾經被簡單修復過一次,這一次經過仔細檢查之後,於孝天發現把這條船當做商船使用,確實有點屈才了。
所以他下決心,要把這條船改裝成為一條中式的炮艦,充分發揮出這條船的優勢。
而這次的改裝工程量相當大,雖然這條船用料考究,裝飾華麗,船上許多地方還雕刻了不少花紋,但是畢竟這條船的整體結構還是沒有脫離中式帆船的結構,在船體上還是有不少固有的缺陷,使得其對於火炮的承載力,並不是很強。
所以要想將這條船改造成為炮艦,就必須從內到外,進行一次大規模的加固,大副提高船體的承載力。
這條船本身被分成了八個隔艙,又被分作了上下兩層,最下面的艙室之中,是作為壓艙石的位置,上面鋪設了船板,成為貨倉和成員住艙,可以裝貨或者供船上的人員住宿之用。
於孝天和船寮的工匠們,在仔細觀察了船艙結構之後,決定給這條船再增加一層甲板,並且在船體內部,增加船肋,提高船體承載能力,並且在增加一層甲板作為火炮甲板的同時,拆除最上面一層甲板之間的隔倉板,將上層甲板打通,成為一個通艙。
這麼一來,這條船就即擁有了中式船隻的隔艙,上層甲板又擁有了西式船隻的通艙結構,既保證了水線以下艙室的隔板,維持了中式船隻抗沉能力強的優點,又使得這條船擁有了一個大通艙,可以方便的佈置安裝各型火炮。
而這種改造方式,不同於前期那幾條深度改裝的福船,工程量要比那幾條的工程量大很多,耗材也大出不少,而且是由於後期改造,在艙室之中加裝船肋,施工難度也大很多,但是為了獲得一條火力強大的炮船,於孝天認為這麼做還是值得的。
如果是以前的話,海狼的船寮恐怕沒有這種能力來進行這麼大幅度的改造工程,但是經過這兩年的運作之後,船寮已經培養出了一批技術精湛的工匠,再做這件事的時候,便不存在多大的技術難度了,只是要費一些事罷了,不過比起造一條新船,還是省力很多。
為了能將這條船改造好,於孝天和工匠們還仔細的計算了一番船體的重量和配平方案,畢竟這條船改造之後,船體重心變化很大,必須要對壓艙物重新調整,方能保證船隻的行駛安全。
在整個三月底到四月中旬的時間裡,於孝天幾乎天天要朝船寮跑,呆上很長時間,監督船寮工匠們對這條船的施工進度,另外也親自參與到一些疑難問題的解決之中,和工匠們討論解決方案。
雖然這條船改造難度很大,但是幸好在開工之前,他們已經做了相對比較充分的準備工作,也提前做了幾套預案,所以在改造工程開始之後,施工進度還是相當快的,各種木料在船寮工棚之中被提前預製出來,然後送到船上進行安裝。
而工匠們的手藝也沒得說,他們可以用簡單的工具和方法,完成相當複雜的工作,甚至可以在狹小的空間內,將大型的部件裝到船體之中,令於孝天不得不表示歎服,再一次體會到了古人的智慧。
整體上這條船的改造進度還是令他滿意的,一個多月的時間下來之後,這條船的主體改造工程就基本上完成了,經過檢查之後,眾人都認為這條船的整體結構已經得到了空前的加強,不管是承載十二磅炮還是三十二磅卡隆炮都不成問題,甚至於在最堅固的舯部船舷兩側,還可以承載新的二十四磅炮,這種二十四磅炮不同於以前所制的二十四磅加農炮,炮身縮短了一些,炮重大副降低了三分之一以上,使得火炮重量縮減到了兩千五百斤左右。
這樣的大幅減重,並沒有嚴重削減火炮的威力,只是有效射程稍微縮短了一些,關鍵還是因為海狼目前採用的內模水冷鑄造技術,使得火炮在鑄造的時候,炮管強度得到了大幅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