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部分(第3/4 頁)
表著船隻就能下水,因為船隻在主體完成之後,還要進行很多修正的工作,另外要對全船上下的接縫位置進行密封,也就是捻縫工藝。
對於捻縫這種事,就難不住船寮的船匠們了,中國造船歷史悠久,早就解決了船體密封的問題,只是使用很簡單的原料,比如草木灰、油脂、麻繩頭、石灰等物,就可以將船體上的船縫封的結結實實。
船體捻縫完成之後,就基本上具備了下水的條件,但是考慮到船隻要在海水之中浸泡,船體還要進行防腐處理,所以理事堂從陸上採辦了一大批大漆,將這條船塗裝了一遍,刷的通體鋥亮。
這條海狼自建的第一條單桅縱帆船,這才算是徹底建好,具備了交付試航的能力。
於孝天專門讓人挑選了一個日子,作為這條船下水的良辰吉日,為這條船舉行了一次相當隆重的下水典禮。
這條船今天也被船匠們披紅掛綵,並且準備了不少鞭炮,開啟塢門的時候,鞭炮齊鳴,真是好不熱鬧。
可是於孝天在興奮的同時,還有些惴惴不安的感覺,畢竟他只是一個船模愛好者,離真正的船匠還相差很遠,理論上他可以照搬後世一些船型,製作成船模沒有問題,但是如果按照他製作的船模,造成真船的話,到底能不能行,這個他還真是心裡面沒底。
不過既然他作為“總設計師”還是海狼的大當家,雖然心中沒底,但是也要端著架子,裝作胸有成竹的樣子,一邊接受著手下們的吹捧,一邊暗自仔細觀察這條船下水之後的情況。
當船塢之中充滿海水之後,這條船開始浮了起來,整體上來看,船匠們在下水之前,準備工作做的還是相當不錯的,船隻整體平衡被調整的比較好,入水之後,船隻很快便平穩的浮在了水面上,沒有出現前傾或者後傾以及側傾的情況,平衡性顯然是達到了下水的要求。
十幾個專門挑選出來的水手在船浮起來之後,開始登船,在船上整理船上的帆裝和索具,並且對船隻進行一次整體的檢查,特別是底艙部分,作為重點,檢查漏水的情況。
人們都站在船塢附近觀望著這些人在船上忙忙碌碌,過了一陣之後,帶隊登船的那個頭目跑到船舷處大聲的對於孝天所在位置叫道:“啟稟大當家!船體已經檢查完了!沒有發現漏水的情況!其它檢查也都正常,可否移出船塢?”
於孝天稍稍放心了下來,點點頭止住了周圍的嘈雜人聲,舉步也從一塊跳板上大步躍上了這條船的船甲板。
登上這條船之後,於孝天可以感受到這條船的堅固,在建造之初,於孝天就告訴船匠們,這條船是屬於戰船,用料必須要足,必須要造的結實才行,承受得住海上惡劣的天氣和狂風巨浪的同時,還要保證與敵船衝撞的時候有足夠的強渡。
所以船匠們在下料的時候,就沒偷工減料,不但用料都是足足的,而且木料也沒有采用比較軟的松木,而是不惜工料的採用了貴重的柚木來打造這條船,船身側板和船甲板的木料厚度,還都超出了一般商船用料的兩倍以上,並且除了榫卯結構進行組裝之外,還使用了大量的大鐵釘進行加固。
結構承重的地方,用料更足,都是放料很多,留足了充裕的量,所以當踏上這條船的時候,便可以感受到腳下這條船的堅實,落腳的聲音沉悶,說明了甲板的厚度很足。
這麼一來,雖然這條船整體空載重量增加了不少,可是堅固程度卻絕不容小覷,甚至於可以稱其為海狼目前為止,最堅固的一條船了。
這條船長度大致二十米左右,船寬大致四米左右,船高不過四米,船體線形顯得優雅細長。
於孝天在船上親自轉了一圈,檢視了一下各處的情況,船隻因為是新造的,整體上顯得非常乾淨,而且尚未裝載其它東西,加之船體上部平坦,幾乎沒有什麼上層建築,只有船艉部有一個小小的艉樓,是作為舵工操舵的位置,方便舵工觀察船隻前面航行的情況。
而這條船依舊採用的是舵杆操作的方式,原來於孝天是想要為這條船設計一套舵輪操作機構,取代這種落後的垂直舵杆操作的方式。
這個時代不管是中式還是西式的船隻,都尚未發明出後世常見的舵輪操作機構,而舵輪操作機構的發明,要晚至十八世紀才被髮明出來。
而在此之前,不管是中式的還是西式的船隻,基本上都是採用的舵杆或者舵柄對船舵進行控制,而這樣做有很大的缺點,一是舵杆操作可控角度比較小,不太能滿足船隻在海上的操作靈活性,而且舵工在操作的時候被艉樓遮擋視線,不能看到前面的情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