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3/4 頁)
門,是何道理”。 賀從勖一時也頗為尷尬,說道:“此事我卻是不知”。黃天賜心想定是那張元暗中搗鬼,便也不為難賀從勖,默運玄功,一字一頓的大聲說道:“你家大王即認我大宋皇帝為父,天使持節來此,如萬歲親臨。若你家大王待自己父親便如僕役隨從一般,只讓其從便門出入,我大宋使者如何不能通行。”聲音直透屋瓦,遠遠傳出,聲聞數里。元昊在大殿之內聽到黃天賜言語,心中暗驚,連忙命人撤去各處阻障,大開中門迎接天朝使者。
第八章 比武 第一節 誣陷
黃天賜與邵良佐等人步入王宮,但見王宮裡邊五步一樓,十步一閣,亭臺軒榭,古木奇花,不可計數。中間一條御道,兩邊甲士林立,戒備森嚴,眾人一路來到大殿之上,殿內雕廊畫柱,氣勢雄渾,文武群臣各立兩旁。黃天賜見當中一張雲床之上端坐一人,闊眉環眼,鷹鼻深目,魁梧雄壯,英氣逼人,讓人不敢仰視,想來此人就是元昊無疑。只聽元昊說道:“你們見了本王為何不行跪拜之禮”。言語錚錚,不怒自威。眾使聽他一說,相顧失色。此時殿中眾文武齊聲喝道:“跪下”。宋使哪裡見過這等威勢,先後跪了下去。
邵良佐見其他人皆已跪下,只自己與身側的黃天賜還站在當地,便欲跪倒參拜。黃天賜一把拉住他,對元昊說道:“大王即遣使陳情,稱願歸順我大宋,我大宋使者持節在此,如萬歲親臨,大王應先行施臣下之禮,何故安坐雲床不動,還欲讓我使者跪拜”。元昊聞言說道:“你是何人如此大膽”。黃天賜雙眼直視元昊,昂然不答。這時賀從勖上前躬身答道:“此人便是黃天賜,一路護送宋朝使臣來到這裡。”元昊冷笑一聲,說道:“我道是誰那麼大的膽子,原來是你,你到我大夏,殺我臣民,擄我軍馬,我還沒找你算賬,現在還膽敢在大殿之上咆哮,來人啊,給我拿下”。四下裡立刻湧上八個帶甲武士便欲擒拿黃天賜,只見黃天賜雙臂一振使出跌衣十八沾的功夫,八名武士剛碰到黃天賜衣襟還沒拿實,便四下摔了出去。
黃天賜這才說道:“且慢,大王你是聽何人所說我殺你臣民,擄你軍馬的”。 元昊沒有想到八名武士還拿不住黃天賜,不由一愣。這時太師張元出班說道:“是我所奏,難道我說的不對麼”。黃天賜見是張元便道:“我道是何人,原來是你這忘宗悖祖,屢試不第的窮酸秀才”。接著一指張元對元昊說道:“大王這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鼠輩言語如何可信”。張元一聽黃天賜所言勃然大怒,厲聲喝道:“我對大王忠心耿耿,何言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今天你若說不出個子午卯酉,我便活剮了你”。黃天賜聞言一陣冷笑,說道:“就憑你,還是省省吧。你生在我大宋卻不知忠君報國,叛逃到此,此為不忠;忘宗背祖,棄父母妻兒於不顧,此為不孝;即到西夏,不知規勸你家大王勤政愛民,卻要你家大王屢興刀兵,征伐四方致使西夏千萬人,妻離子散,慘死沙場,此為不仁;你因屢試不第,便心懷怨望,引西夏軍兵,侵犯父母之邦,以致漢羌失和,人民困苦,陷廣大西夏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便是不義。你這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徒,只知為一己之私誣陷好人,陷害無辜,除此之外還能做什麼事。我倒要問問你,我在何時何地殺你臣民,擄你軍馬”。張元聽黃天賜如此一說,只氣的滿臉煞白,全身顫抖,半晌才道:“你……你……在瀚海殺我大夏軍民一千六百餘人,擄走戰馬一千餘匹,難道還想抵賴”。黃天賜聽了又是一陣冷笑說道:“不錯,我在瀚海是率軍殺了一千餘人,那些是你大夏騎兵麼?當時我曾問過賀使者,還要他遣散兵將放我等過去,當時賀使者親口對我說,他們都是馬賊,你家大王屢次派兵圍剿,都奈何他們不得。若如你所說他們都是西夏軍騎,那我倒要問問,他們攔我大宋天使殺我衛兵二十餘人,可是你所指使。”張元聽黃天賜這樣一說,暗想:“若是說是我西夏軍兵,無異於背信棄義,失禮在前;若說是馬賊自己豈不成了謊報軍情”。一時無言以對,不知該如何回答才好。
元昊也沒料到黃天賜有此一說。這時野利榮旺上前說道:“既然賀大人親眼所見,認得是馬賊,便不會有假,定是太師誤聽人言,以訛傳訛,已至有此誤會,還請黃大人諒解”。忽聽元昊說道:“既是如此本王便不追究此事,但朝廷即欲議和,何必遣使去問北朝,這也太不將我大夏放在眼裡了吧。”邵良佐上前說道:“南朝北朝本是兄弟之邦,互通音信乃平常事,當今萬歲兼愛天下,不忍百姓受戰亂之苦,才有此議。大王即願歸順,便應照漢文格式,稱臣立誓,進奉正旦及乾元節,萬歲可封大王為夏國主,且每歲賜白銀兩萬兩、絹兩萬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